甘肃省:凝心聚力 着力打造全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甘肃样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5-04-16 来源: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字体: 打印本页

作为全国第五大草原资源省份,甘肃着力探索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新路径,力图通过技术、制度创新和区域协同,打造青藏高原及祁连山地生态治理示范样板,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实践范本。

栉风沐雨五十余载  步入绿色防控征程

自20世纪70年代起,甘肃省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历经从应急化学防治到低毒药物应用,从可持续无公害处理再到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三个阶段。甘肃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着力构建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协同的技术体系,“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有害生物防治资金1.19亿元,完成鼠虫害防治3953万亩。

科技赋能全链防控 创新技术集群突破

2024年,为应对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现状与发展需求,创新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国家林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工作。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在生态区位重要的玛曲、肃南两地建成两个国家级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试验区建设重点开展了前沿科技的应用探索。通过构建无人机遥感系统及高原鼠兔秃斑识别模型,预期实现鼠洞高精度定位智能监测网络建设;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草原蝗虫动态,使预警时效提前;通过无人机模拟天敌干扰技术调控高原鼠兔繁殖力,实施靶向防控;探索应用条带施药技术以保留30%天敌栖息带;防控与修复双效协同,在生态修复领域,力图将醉马草脱毒技术、鼠害地低扰动近自然修复技术应用到试验区中。

标准引领管理升级 机制创新激发效能

高质量建设试验区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甘肃省采用“标准化”理念为示范区发展保驾护航。依托甘肃省林草标委会,逐步构建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标准体系,将已经发布的《高原鼠兔测报技术规范》《草原毛虫预测预报技术规范》等 12 项涉及草原鼠虫害技术标准应用于试验区中。依托试验区建设,在研9项、立项3项、发布2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同时计划进一步细化主要草原有害生物种类防治指标。建立“专家+基层站点”培训机制,年培训基层草原技术人员超300人次。

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林草局着手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防控工作的重点。我省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集监测、防控、修复一体化,可复制推广的防控试验区,力争将甘肃省的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的样板区,共建国家西部安全屏障,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