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海西州林业生态安全和绿化成果, 4月15日—17日,海西州森防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赴德令哈市、乌兰县开展城镇绿化苗木复检、产地检疫工作,并在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同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
强化复检流程,确保苗木安全
德令哈市和乌兰县作为海西州生态建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持续推进城镇绿化提升工程。为确保绿化苗木质量,技术人员对新调入的紫叶稠李、黄刺玫、珍珠梅等6种苗木、荷包牡丹、芍药、百合3种花卉及波斯菊种子开展全面复检。通过“三步走”流程(一查检疫证书、二验调运手续、三检病虫害携带),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逐批核查苗木来源合法性及健康状态。本次共复检苗木2.73万株,花卉3.2万株 ,种子150公斤,未发现苗木及种子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
深化源头治理,规范苗圃生产管理
技术人员深入德令哈市林场、乌兰县中心苗圃和柯柯镇,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技术规程》,对育苗面积、育苗种类、规格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疫,在原有摸底数据的基础上,分树种分地块逐一进行了现场抽样调查。同时,在开展产地检疫过程中,检疫人员及时向育苗户、育苗单位相关人员宣传林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本次产地检疫共检疫育苗地5处,产地检疫面积达236.55亩,检疫各类苗木(包括容器育苗)203.6万株,未发现有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聚焦重点区域,织密有害生物监测网
在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监测方法,对不同区域、不同树龄的青海云杉展开全方位监测。重点观察青海云杉的外在形态,查看树皮是否有异常孔洞、虫道,枝叶有无枯黄、脱落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暗示病虫害发生的细节。为了更精准地掌握害虫情况,技术人员还借助专业工具,对部分疑似受害树木进行了解剖检查,最终采集到小蠹和天牛幼虫样本并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整理。
此次行动是落实“林长制”改革、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预防为主,科学治理”方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海西州森防中心将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守检疫防线,为海西州林草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