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科学制定防治策略,近日,宁夏森防总站联合自治区农科院植保所专家组成技术服务组,深入南华山、原州区、泾源县及六盘山等重点林区,抓住重要时节,针对云杉树叶象、小蠹虫、落叶松枝枯病等多种疑点、难点林业有害生物开展专项调查。通过实地勘查、样本采集与综合分析,探索形成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项目示范区建设。
系统踏查,摸清病虫害底数
服务组一行先后深入多个重点林区,围绕主要病虫害开展系统调查。在南华山,重点监测云杉叶象虫情动态及圆柏枯黄现象;在原州区,对油松小蠹、云杉梢斑螟和云杉小卷蛾进行采样分析;在泾源县和六盘山,则聚焦落叶松枝枯病、落叶松球蚜、叶蜂及松瘿小卷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现场调查、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调查人员基本摸清各地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并初步判断其危害程度和扩散趋势。
问题导向,研判关键诱因
此次调查发现,受今年上半年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地区林业病虫害呈现加重趋势。例如,圆柏枯死可能与极端天气、气温骤变导致树势衰弱有关;落叶松球蚜、叶蜂发生提前、加重,可能与极端天气和年内降雨量小有关;落叶松新梢打弯畸形,疑似多种害虫协同危害所致,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专家组指出,只有长期监测、综合分析、厘清主因,才能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精准施策,构建防控体系
针对调查结果,专家组提出以下防控建议:一是强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长期定点监测和巡查频次,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预警、综合分析;二是深化科研与防治融合,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持续优化饵木诱捕、白绿僵菌、药剂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三是推动“一地一策”精准治理,根据不同林区生态特点和病虫害类型,制定差异化防控方案,提升防治效率与生态效益。
下一步,宁夏森防总站将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为保障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