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组织召开评审会,规划院承担的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监测评价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规划院成果编制情况的汇报,审阅了《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监测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监测评估专题图》(以下简称《专题图》),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报告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手段,通过全面系统评估与典型剖析相结合,分析了近20年实施禁牧封育草原生态变化情况,评估结果科学可靠,为宁夏草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报告与专题图编制规范,文字表述清晰,图表齐全,数据翔实、成果丰富。报告站在宁夏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战略高度,从修复后草原合理利用、草原空间规划、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落实、加强草原监管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举措和建议,为推动宁夏草原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报告》和《专题图》通过评审。
规划院自2022年8月承担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禁牧封育成效监测评价项目以来,经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外业调查、数据处理、建模分析、成果汇总等,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各项工作。项目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统性完成了全国首个草原禁牧封育成效省级评估报告,为推动宁夏草原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全国主要草原省(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对宁夏40年来草原面积、分布、类型、等级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全面摸清了宁夏草原资源本底和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变化特征;三是充分挖掘宁夏历年草原地面调查监测数据,通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产草量、鼠虫害面积、草群平均高度等指标变化体现宁夏草原质量提升过程;四是首次应用近20余年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分析了宁夏草原植被长势长时间序列动态,表明了草原对宁夏国土的增绿贡献;五是评估了气候因素、政策因素对宁夏草原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气候因素相比,禁牧封育等政策因素对宁夏草原植被恢复的主导性作用更强,政策实施后,宁夏草原植被应对气候变化、抵御干旱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六是通过典型区域分析,表明禁牧封育辅以人工治理措施,草原植被和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七是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区草原禁牧封育成效更加显著,明显高于宁夏平均水平;八是站在宁夏草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切合宁夏实际的推动草原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下一步,规划院项目组将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项目成果修改和完善工作。(草原处 王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