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秋意渐浓
正是寻诗觅画的好时节
斑斓秋色点缀潮涌“钱江‧猪头角”的壮观景象
你在江南寻找诗和远方
我在钱塘讲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
浙江文化因水而生,顺水而兴。为进一步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的“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神,根据浙江省团工委部署安排及院团委2023年工作计划,引领我院广大青年兴起主题教育学习新热潮,10月15日,院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赴钱塘江北岸杭州红驿—猪头角驿站开展“团团心向党 志愿讲新‘潮’”活动,为游客讲述钱塘江涌潮、历代中国人民抵抗潮水以及猪头角驿站的故事,传承弘扬水文化。
一首自古以来的“御潮”赞美诗
猪头角驿站,是目前钱塘江流域最大的驿站,也是钱塘江流域第一家海塘海潮文化特色驿站,是一处重要的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整个展厅展示面积285平方米,共设捍海长城展厅,下沙堤塘展厅、堡房及潮水文化廊道、水文化交流室和防汛救援室。
治水关乎治国,水脉连着文脉。自古以来,钱江潮的诗情画意,已和延绵至今修建海塘、抵御潮汐的 “弄潮精神”相融合。游客们跟随我院青年志愿者的脚步和讲解,逐渐揭开钱塘江水文化的神秘面纱。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涌潮作为一种奇特的潮汐现象,暴涨暴落 ,汹涌澎湃,在全世界十分罕见,而钱塘江涌潮早已闻名天下。壮观无比的涌潮千百年来博得多少人惊叹,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但也给钱塘江两岸人民造成无数次灾难。
钱塘江涌潮好看却难防,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因塘而存”,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都有赖于海塘,故而海塘也被称为杭州人民的守护神。自良渚时期起,浙江人便开始修建海塘以抵御钱塘江潮汐之患。为了抵御潮水的侵袭,钱江两岸百姓修筑海塘的历史从未间断。钱塘江北岸海塘是世界上修筑最早,工程最大的海塘之一,一块块整齐条石,默默无言地经受着千千万万次江潮的冲击,鱼鳞石身上的斑斑伤痕,记载着钱塘江畔劳动人民抗御潮患的英勇斗争历史。每当潮水袭来,我们还能听到它对布衣草履的建造者们永恒的赞美与歌咏。
一次青年志愿者的创新实践之旅
横亘在钱塘江两岸的古海塘,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长城”。它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伟大公共工程。我院青年志愿者以历史视野探索海塘文化的时代表达,结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与“弄潮精神”内涵,对“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进行一次现代寻觅。
通过我院青年志愿者的详细讲解介绍,游客们纷纷表示,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流动的文化;古海塘是人类治水管水赏水的历史见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历史遗留给浙江人民的宝贵财富,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海塘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大潮激荡,奋楫争先。下一步,我院团委、青工委将持续拓展志愿服务渠道,创新志愿服务形式,铸牢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挺膺担当,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讲好钱塘故事、浙江故事、林草故事和亚运故事,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杨铁东 罗瑶尚佳)(照片:王丹、马原、刘瑶、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