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念为光 不畏山高水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5-09-30 来源:西南调查规划院
【字体: 打印本页

——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资源调查采集圆满完成

9月21日至29日,西南院生态价值评估处组织由动物、植物、景观及摄像等12名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团队,深入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科普宣教资源调查与采集工作。本次调查是保护区自1985年设立以来,首次开展的科普宣教资源调查与采集工作,为保护区系统开展科普宣传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拉开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价值转化的序幕。

本次调查难度远超预期。保护区山高谷深,石流、崩谷、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1014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内无人居住,也缺乏基础的电力供应和信号覆盖,野外调查难度大。尤其是2024年12月以来受多次强降雨、降雪影响,致使保护区内唯一的巡护步道被多处石流、塌方阻断,日常巡护工作被迫中断,造成地质灾害破坏情况不明,羚牛等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处于未知状态。调查队员携带RTK测量仪、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设备,在护林员的配合下,面对70%原巡护路被毁的险境,成功穿越7处大型滑坡、10余处石流,临时架设20多处独木桥,深入保护区核心区,成为近十个月以来首支进入该区域的技术力量。

调查团队发挥我院“六个特别”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调查过程中不但成功获取了察隅冷杉、察隅润楠、西藏红豆杉、羚牛、赤斑羚等一批野生保护动植物的清晰影像,拍摄景观和野生动植物影像时长超5小时,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科学记录,还对保护区受地质灾害破坏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基本掌握了灾后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为保护区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了一手资料。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整合本次调查获取的科普宣教资源,通过公众号宣传、制作保护区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展示慈巴沟秘境之美,不断提高西藏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公众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助力保护区长远发展,为筑牢祖国边疆生物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生态价值评估处

供稿:高舒桐、詹思颖、张荣庆

核稿:张天星

审核:张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