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建设 > 国土绿化
丰草争茂无限美 绿色崛起尽欢歌 ——山西草原资源的多彩画卷与保护利用之路
内容来源:山西省林业厅 2025-07-1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草原是地球的绿色皮肤,是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画卷,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写照,草原始终激发着人类的审美情感和生态思考。山西是全国13个草原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山多,海拔也高,往往在林海之上有广阔的草甸。极目远眺,草汁如毯,平铺高山,微风拂过,草浪翻滚,草香扑鼻,宛如一幅自然灵动的生态画卷。这壮丽景象的背后,记录着山西多年来草原生态治理的艰辛历程,也书写着山西绿色发展最深刻的生态觉醒。

据国土三调数据,山西草地总面积达310.51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占0.21%,人工牧草地占0.15%,其他草地占比高达99.63%。草地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忻州、大同、吕梁、晋中、临汾等五个市,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73.33%。

近年来,山西结合省情草情,全力开展草原生态建设,不断提升草原管理水平,扎实做好草原生态治理。山西围绕“两重”三北等国家战略布局,结合草原区域特点及植被组成,以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和亚高山草甸修复为重点,科学布局工程项目,针对山西草原立体性、破碎性、分散性、镶嵌性等特点,采取免耕补播、人工施肥、土方工程等相关措施,积极探索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免耕修复、人工栽培等修复治理模式。2021至2024年,山西共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280余万亩,初步遏制了项目区草原退化趋势,有效提升了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水平,为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建设美丽山西作出了积极贡献。

着力抓好草种繁育建设山西积极建设标准化草种繁育基地,依托国有林场管理技术基础设施优势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和技出优势,加大乡土草种的选育培育工作力度,指导各地建设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量,提升草种采收、加工、检测能力,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的草种育繁推一体化技术路线。2024年7月,全国草种业发展现场会在山西省杨树林局云西林场召开,充分肯定了山西草种繁育基地建设成绩,也向全国介绍了山西经验。

积极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山西省积极开展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工作,对草原的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全面监测,有效提升了全省草原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全省林草湿荒监测,为推进草原资源分类管理、强化草原用途管控,确保合理开展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科学做好草原资源管理2024年6月26日,山西出台了全省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定,向市县两级下放临时占用草原审批权限,方便申请人就近申报,切实提高审批效能。同时,按照国家工作要求,全省林草部门扎实做好草原变化图斑判断和核查处置、自查上报工作,完成了变化图斑实地处置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资源违法行为,为全省草原资源管理筑牢安全屏障。

加快实施草原公园建设。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山西重点从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科普宣教和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等方面开展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关工作,提升草原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加快构建山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长治市的沁源花坡草原和晋城市的沁水示范牧场被纳入国家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

持续推进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近年来,山西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与普查,特别是以草原外来有害生物为重点,建立健全防治减灾工作体系。摸清全省草原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查明全省草原有害生物发生种类、面积、分布及危害程度,做到早预警、早控制、早阻断。大力提倡绿色防治,重点抓好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强化技术指导,推广无公害防治。2021至2024年,山西共完成1200多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有效避免了大规模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为全省草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不断提升草原科技支撑。山西加大草原科研攻关,积极推动草原科研平台建设,组织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强成果转化运用,促进草原产学研深度融合。2024年,“晋草一号无芒雀“金剑一号”箭筈豌豆入选全省草品种名录。此外,在全省范围内选取53名在草原工作中有特殊贡献和技能的人员建立了山西草原工作专家库。

展望未来,山西草原工作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积极探索草原资源合理利用的新模式,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努力为守护山西生态屏障作出草原贡献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