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工作动态
三北局在COP16“中国馆”主题边会宣介“三北”工程
内容来源:三北局 2024-12-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12月6日,三北局参加了国家林草局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举办的“中国绿色长城走向世界”边会。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唐芳林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局长刘冰作了题为《建设绿色长城 守护美丽家园》的主旨报告。

唐芳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治理,先后实施了“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特别是“三北”工程,建设范围覆盖近一半国土,建设期限将跨越73年,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效。中国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万公顷转变为现在的年均缩减66.70万公顷,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20年持续净减少,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积极探索推进全域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模式,创新性地将土地管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广应用光伏治沙等模式,将沙漠变废为宝,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治理的新思路。

刘冰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三北”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建设期限最长、规模最大、受益民众最多的生态建设工程。通过40多年持续努力,“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84%,发挥出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态屏障初具规模,沙绿民富效应显著,培育了一批防沙治沙典型,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样板。“三北”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以来,先后有90多个国家的元首、大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来考察“三北”工程,交流生态治理经验,有10多个从事“三北”工程建设的单位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2018年,“三北”工程荣获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

中国政府在COP16大会期间还设立了“中国馆”,举办了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的展览,对“三北”工程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进行重点推介。连日来,参观展览的外国嘉宾对“三北”工程和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高度赞赏。《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参观“中国馆”时表示:“令人惊叹的是,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将长远规划目标与有效方法措施相结合,将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有效治理了超过一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树立了典范,强烈希望所有参会者都到‘中国馆’参观学习。”沙特环境水利和农业部副大臣、COP16主席顾问奥萨马·法吉说:“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荒漠防治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持续超过40年,项目非常成功,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恢复了数百万公顷森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林业司司长吴志民表示“中国的绿色长城建设总结出多种技术模型,可以分享给面临类似问题和挑战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蒙古国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奥登图娅说:“‘中国馆’是我参观过的最好的展馆,中国的治沙方法和经验最值得蒙古学习和借鉴。”

边会还邀请国内外相关官员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共商荒漠化合作之路,共探荒漠化治理之计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