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化 > 绿色丰碑
默默耕耘 征服“红色公牛”
内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 2024-02-0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总面积1500多万亩的“红色公牛”——乌兰布和沙漠有近430万亩分布在磴口县境内,占全县总面积的77%。建国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0.04%,“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难睁眼、大风活埋人”“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而如今,沿着穿沙公路,但见沙海铺绿、大地流翠、湖水荡漾,一派绿意盎然的优美景象。这样“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离不开70多年磴口县人民的战沙壮举,这其中,就有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的默默耕耘。

奋战在一线的“业务大拿”

2001年到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工作以来,韩应联始终坚守在林草生态建设的最前沿,服务在一线,指导在一线,每年下基层调查两百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项目策划时,带领技术人员深入造林区开展实地调查,对工程实施地的自然情况、如何适地适树、如何开展生态治理、治理效果要达到的成效等做到了如指掌,为项目实施做足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他全程参与组织施工、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坚持严格把关、规范运作、认真指导,确保项目建设的成效。近年来,磴口县高标准实施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工程、西部荒漠生态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林草建设项目,沙区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敢于闯新路的“老战士”

韩应联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广使用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植苗造林生物+沙障等先进造林技术和措施,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得到大幅提高,创建了一批市级优质绿化工程和自治区级森林乡镇示范点。为确保沙漠治理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乌兰布和沙漠资源优势,按照“建设、保护、产业有效融合”的工作思路,遵循“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认真落实市县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产业治沙。当前,全县形成了肉苁蓉、沙漠葡萄、牧草种植产业链,乌兰布和沙漠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发展优势。在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进程中,他穿行在一片片蓝色光伏板间,大力推广实施“光伏+生态”治理模式,为沙漠治理、发展林草沙产业提供更大空间。

韩应联在林草战线20余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畏艰辛、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把自己的心血无私奉献给了磴口县绿色事业,奉献给了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目前,近230万亩的乌兰布和沙漠披上了绿装,磴口县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等称号,形成了“一种精神传承、两山理念引领、三生共赢发展、四方主体参与、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磴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