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林草管护领域的应用,通过“固定翼航空常态化”与“无人机集群网格化”双翼驱动,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林草管护体系,实现传统管护模式的突破与升级。
一、固定翼巡航开启“航空护林”新纪元,构建全域立体防线
将固定翼巡航技术融入林草管护实践,开启林区“航空巡护”新时代,实现“平方公里级”战略防控。
航空护林启新篇。与临汾民航相关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航空护林站”,签订了年1000小时的空中巡查协议,并于7月1日正式启动固定翼飞机常态化巡护,构建“战略预警+多维感知+精准定位”航空监测体系,形成高效防控闭环。
全域巡航无死角。固定翼飞机单次巡航可达3小时,覆盖300平方公里,已申请覆盖林局全域的四片飞行空域,每月巡航时长超80小时,通过高清航拍影像实时回传,为实现精准的资源管护、前瞻性的林火风险监测与高效的应急指挥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科技赋能再升级。目前正逐步推动实现巡航数据与“智慧林草云平台”的“毫秒级”贯通,构建即时响应链路。同时将为飞机搭载红外热成像、高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增强对潜在火点、隐蔽性病虫害等灾害的识别能力,推动资源管护向“超前预警、主动干预”的更高阶段发展。
二、无人机集群织密“低空天网”,实现精准高效管控
以“人才+技术+平台”模式,打造专业化无人机集群,林区管护工作迈入“无人化侦察、数字化研判、智能化处置”的新阶段。
锻造专业化“空中尖兵”。启动“人才强翼”工程,培养近200名持证专业飞手,组建覆盖15个有林单位的“空中护林军”。
构建智能化“巡护矩阵”。部署100余架高性能无人机,构建全天候监测网络,实行常态化、网格化巡航。特别是在防火特险期,严格执行“221”巡护机制(每日2次重点区域巡查、2小时应急待命、1小时快速响应),与地面护林员协同配合,实现100%巡护覆盖。
打造精准化“数据中枢”。将无人机实时回传的数据与“智慧林草云平台”及地面监控系统融合贯通,使无人机成为“空中慧眼”,快速生成高精度影像图、三维地形图以及火场态势图,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局洞察力。
吕梁林局通过固定翼飞机的“宏观预警”与无人机的“精准点控”相结合,不仅有效破解了传统巡护模式效率不高、盲区多、人均管护面积大等瓶颈,更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新质动能。下一步,吕梁林局将持续深化低空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之翼不断筑牢林区绿色生态屏障。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