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建设 > 生态产业
【行走在山水之间】废弃矿山换新颜
内容来源:山西日报 2023-12-1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金秋时节,走进修复后的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只见网格般整齐排布的耕地沿着道路绵延开来,缤纷的色彩把田野装扮得格外美丽。

“以前废弃的矿山现在成了生态宜居的青山,也是乡村振兴的金山。”负责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的阳泉市中岩建筑施工有限公司的宋建军说。

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是平定县成片面积较大的废弃露天矿山。长期以来,矿山坡大沟深、坑塘遍布、矸石裸露、煤灰飞扬、渣土堆积、荒草丛生,土地无法耕种利用,地质灾害频发,成为人迹罕至的城市废墟。

作为阳泉市、平定县市县两级重点支持的生态修复项目,平定县政府于2020年11月开始实施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区面积795亩,其中需恢复耕地376亩、林地95亩、草地260多亩。项目由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设计,阳泉市中岩建筑施工有限公司中标施工,于2020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经过数十日的艰苦施工,到2020年12月30日全面完成,目前已经进入管护期。

修复整治塌陷地,促进土壤活化。针对塌陷地的形状、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稳沉程度、积水深浅等不同情况,修复项目在整治之初就统筹规划,坚持塌陷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进行分类改造、综合利用,积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承担施工任务的阳泉市中岩建筑施工有限公司采取“交叉作业、立体施工”等办法,进行搬山填沟、分层碾压、逐层夯实、种植土覆盖,展开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大会战。同时,在回填地块进行植草,促进土壤活化,经过一定的复垦后变成新农田。

实施复绿植绿工程,营造“天然氧吧”。如何把昔日的“工业疮疤”和塌陷坑、积水区、臭水坑变成市民休闲健身的“天然氧吧”,是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的重点。为节省时间,施工队本着“治理一块、种植一块”的作业原则,在100多名人员参与土地修复施工的同时,每天组织200多名专业队员到工地参加植树,在20多天的植树劳动中,平均每天栽植树木6000余株。按照“通道栽油松、草地种紫穗槐、边坡种爬山虎”的绿化思路,植树95亩、种草260多亩。其间,共种植油松10425株,种植紫穗槐115750株,种植苜蓿草6.74公顷,种植爬山虎5020株。

回归自然属性,变身田园风光。在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他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大手笔规划、高品位建设,将堰塞湖改造成景观湖,将深山沟回填成平整地,将荒废地播种成油松林,将荒陡坡打造成景观带。随着修复治理工程的完工,376亩农田得到有效恢复并全部种植胡萝卜、芥菜、大白菜,使林、田、路、湖景景相连,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湖成景”的休闲公园。一幅“路在林中、湖在景中、人在绿中、山水相依、水清地绿”的田园风光呈现世人面前。

治理后的原采矿用地变为了耕地、园地或林地,修复的边坡常年花开不断,废弃采坑穿上了绿色“新衣”……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改变,当地居民纷纷点赞。

“以前从我们家里望过去,很远就看到光秃秃的一片,现在好了,山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头发’。这整治效果,真好!”石板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增金说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赞不绝口。

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程整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对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对沟、地、林、湖、路、景做出科学规划,将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荒废地、绝产田,整治成高效农业示范园,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如今,平定县不少资源型村庄已由当年的重点采煤区,蜕变为民俗文化、农家乐、乡村旅游体验板块。“不挖煤了换个活法”,附近原本单纯靠种田增收的村民有了旅游、餐饮等多种就业创业选择,原本只是挖煤闲暇时的“副业”,如今却成了全域旅游新时代的“主业”。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复绿造景,盘活了存量闲置土地,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休闲健身场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