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2021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声音

​张周平委员:在长江源开展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021-03-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青海省虽未被列入长江经济带序列,但‘身在局外,不置身事外’”。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张周平表示,青海省主动承担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全面加强源头生态保护,不断增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等服务功能,为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充分发挥“黄金效益”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服务与环境保障功能。

近年来,青海省始终把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持久推进,颁布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发布《西宁宣言》,编制《保护中华水塔行动纲要(2019-2035年)》,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长江流域青海段禁捕的通告》,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签署《长江经济带11+1省市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源区生态完整和平衡协同,生态服务单元和社会管理单元协同、生态承载力和发展生产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然而,由于源区生态环境本底敏感脆弱、生态保护任务与有限财力矛盾突出、科技支撑能力较弱,目前源区稳定水源涵养能力任务繁重,保护设施建设缺口较大,生态监测体系不完整。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健康发展,张周平建议:

持续开展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大对源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退化草场的封育与修复力度。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强化政策保障的持续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切需要的森林防火、灾害救援、交通运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将青海省纳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范围。在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评估中,将青海纳入长江经济带,以便通过试点建立下游对上游、发达对发展、利用对保护的多元化横向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义务与责任、奉献与受惠、保护与发展相统一,有利于树立饮水思源的意识美德,形成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强化长江源头保护与修复的科技支撑与本土人才培育。充分发挥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的技术支撑服务作用,支持其开展本土生态人才体系建设,注重激发本土人才创造活力和作用发挥。建立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省区单位之间的定向培训、挂职锻炼、科技支边、帮扶合作等合作机制,在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源头省份支持。(记者吴兆喆)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