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杨柳飞絮综合防治,稳步推进通道绿化改造提升,有序开展平原农区杨柳树轮伐更新。全省计划通过20年持续治理,全部解决大中城市建成区及雄安新区等重点治理区域的杨柳飞絮问题,使广大平原地区的杨柳雌株面积、飞絮总量大幅减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飞絮造成的健康和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河北省把石家庄、秦皇岛等大中城市建成区及雄安新区等作为重点治理地区,在城市环路、城乡接合部、城区公园广场、道路水系沿线绿地,以及小区、单位庭院,推广乔灌草复合型生态种植模式,增加植物表面对飞絮的吸附阻滞作用。对雌株树冠进行适度修剪,并增加植物冲洗频次、湿化地面固着飞絮。同时,结合城市街道建设绿化更新,有计划分阶段移除部分杨柳树,新建园林绿化工程不再选用雌株杨柳树。
在京港澳高速、石济客专等干线两侧,利用无人机喷施凝胶剂,通过生物可降解材料黏附飞絮,因地制宜采取抚育间伐、采伐更新等方式,降低杨柳树种植密度。在杨柳树集中分布广泛的平原市、县,实施“林分改造+生态补偿”工程,对20年生以上杨树林分进行带状采伐,同步补植银杏、楸树等无絮树种。创新“林下经济+生态防护”模式,通过灌木层拦截飞絮,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民生需求相结合。
此外,河北省加大科技攻关,持续推进无絮杨柳树新种质研究,成功选育出无絮无粉的毛白杨“冀毛1号”,并初步筛选出无絮彩枝柳树新种质。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