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茶香漫谷 药材生金

2025-05-2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初夏时节,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城开高速在永定山间穿过,串联起山间的茶园和药地。

曾经的贫困乡镇,如今探索出一条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径,打造出“茶香漫谷”“药材生金”产业集群,绘就绿色新画卷。

“茶”焕新姿

鸡鸣乡适宜茶树生长,自古家家制茶、人人饮茶,所产的“鸡鸣贡茶”更是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名茶,位列重庆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鸡鸣乡突出质量兴茶,优化种植技术,改进制茶工艺,茶叶品质不断提升。

时令已过立夏,但在鸡鸣茶业公司的茶叶收购点,每天前来交茶叶的村民依然络绎不绝。

鸡鸣茶以明前茶打开名号。2022年,鸡鸣乡与科研院校合作,以夏秋茶为原料,加工成“黄大茶”。单价虽不如明前茶,但让采茶时间从4个多月延长至近8个月。与此同时,鸡鸣乡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茶园规模。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一条标准化茶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制茶工人忙着杀青、揉捻、烘干。“近年来,我们在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不断提升鸡鸣贡茶品质,大幅提升了茶叶利用率,延长了茶叶生产周期,扩大了茶叶产量。”公司总经理唐频说。

通过技术迭代,公司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加工出优质绿茶,形、色、香、味俱佳。他们还联合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和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建起鸡鸣贡茶产业化标准服务体系。

“我们已开发出绿茶、红茶、黄茶、花茶等系列产品。目前,公司拥有茶园4000余亩,年加工生产能力100吨。”唐频介绍,公司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收购的方式,带动鸡鸣乡等乡镇10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约4000元。此外,公司还与鸡鸣乡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股份联合,为村集体创造分红收益。

“未来,鸡鸣乡将继续壮大茶叶产业联合体,加强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与全县种茶乡镇联合,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鸡鸣乡党委书记姜涛说。

药材满山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状,产业如何发展?鸡鸣乡通过20多年的接续培育,打造出以云木香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优势特色产业,为山区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

在鸡鸣乡金岩村孙家塘,春季撒下的云木香种子已经吐露新芽。金岩村一家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组织几十名村民为云木香除草和施肥。

云木香以根茎入药,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药用价值较高,适宜生长在气候凉爽的地区。

鸡鸣乡位于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却在海拔约2000米的高山上拥有上万亩台地。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硒含量高,为种植云木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村民种植土豆、玉米,年收入不足3000元。“种植中药材以后,日子越过越好。该合作社负责人资同明说。

进入21世纪,鸡鸣乡党委、政府转变发展思路,以金岩村和双坪村两个海拔较高的地方为试点,大力发展以云木香为主的中药材。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种植队伍,金岩村在支部书记桂诚舒提议下,组建中药材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

“最开始种云木香是各自为政、自产自销,技术和管理不到位,不仅产量不高,销路也成问题,收益很有限。”有着30多年种植云木香经验的金岩村村民杨真秀说,合作社建立之后,实行统管统购统销,田间管理有了技术支持,销售也有了保障。同时,还帮助村民争取、协调更多上级政策和资源支持,让种植户发展中药材有了足够底气。去年,她家发展云木香收益超过20万元。

“目前,全乡发展中药材1.4万亩,带动农户350多户,产值达3500余万元,户均增收超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种植品种和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广大药农能够有更多收入。”姜涛介绍,该乡积极探索云木香香包手工艺品制作,带动农户种药材、制香包,不断扩宽农民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鸡鸣乡大力发展川贝母种植。经过近4年培育,该乡在双坪村三组的川贝母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中药材炕房等配套设施也建设完成。鸡鸣乡正力争将川贝母打造成当地第三张产业名片。(李燊 王明姣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