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河北张家口实施“三北”工程八年增绿1662万亩

2025-09-2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白露时节,行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天路,沿线的森林草原正在由满目青绿转为丝丝金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出不一样的美丽。

张家口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张北草原天路不只是张家口市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个缩影,更是“两山”转化的生动案例。

百里草原天路犹如横亘于京津冀北部的绿色长城。王铁军供图

2017年至今,全市已累计完成增绿1662万亩,在京津冀北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同时,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开发了多个旅游项目,成功吸引了省内外游客,仅草原天路及周边旅游区域一个暑期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10多万村民通过制作售卖林草产品、开设家庭旅馆民宿、经营综合旅游项目等实现增收。

自1978年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张家口市围绕“一核、两沿、三环、四带”整体布局,高质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高标准推进基本草原优化调整,森林、草原、湿地等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相继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塞北林场)、北方防沙带等一大批“三北”防护林工程,基本建成了以沿冀蒙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

经过近50年的持续扩绿、兴绿、护绿,张家口市“三北”工程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实现了“双缩减”。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周期实现缩减,为全省缩减幅度最高,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基本消失,已由沙尘暴加强区转变为阻滞区。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张家口市沙化土地治理成效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张家口市林地面积增加了112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7.8%已增至28.2%。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国家湿地公园8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以林、草、湿、沙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初步构建。

根据《河北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要求,张家口市除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外,共有14个县区(察北管理区纳入张北县、塞北管理区纳入沽源县)列入河北省“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范围。其中,康保、张北、沽源、尚义、赤城5县列入浑善达克南缘沙地歼灭战核心攻坚区,崇礼、蔚县、阳原、怀安、怀来、涿鹿、下花园7个县区列入协同推进区,宣化、万全2个区列入巩固拓展区。

张家口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建设任务1404.76万亩。截至2024年,共完成建设任务706.82万亩,占规划任务50.32%,为全省其他地市加强“三北”工程建设开了好头。尚义县察汗淖尔流域累计实施造林绿化11.9万亩、生态治理修复退化草原15.8万亩。根据2025年6月最新观测数据,察汗淖尔湿地湖体水域面积已达42.41平方公里,创20年来最大面积纪录,完成了由“盐碱白”到“碧波蓝”“有机绿”的生态蝶变。

为加快推进、早日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今年8月,处于浑善达克南缘沙地歼灭战核心攻坚区的康保、张北、沽源、尚义、赤城等相继恢复林草机构独立设置,实现了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程实施和执法监管的集中统一管理,为调动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三北”工程建设提供蓬勃活力和源源动力。(王铁军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