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宿州市,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的森林网络体系特色鲜明、效益凸显。今年以来,该市探索场村合作共建防护林网,推进国有与集体造林绿化实现资源互补、经营目标共赢。
多年来,宿州市林业部门在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坚持“多用空闲地、不占农耕地”的原则,挖掘田间沟渠、村道路边等“三线四旁”,利用国有林场苗圃专业技术、良种壮苗和管理团队力量进行造林绿化。“十四五”时期,每年新增农田防护林带长度350公里以上,其中国有林场及保障性苗圃等供苗或施工约占六成。
作为皖北唯一的省级示范林场,宿州市属夹沟国有林场带头示范,主动与周边三镇多村联系商谈合作造林事项。目前,该林场牵头实施的场村合作建设防护林网工程已全面开工。根据计划,今年12月中旬前7600棵材果两用、以材为主的薄壳山核桃树苗将栽植到位,新增45公里左右林带,护佑近10个行政村的良田。根据林场、村集体、农户三方签订的管护协议约定,林木采伐前采果收益100%归农户单独所有;林木成材采伐后收益归三方共有,其中林场占10%、村集体占10%、农户占80%。
宿州市林业部门组织专家,从树种选择、用苗规格、修剪标准、地块特点、栽植株距、养护期限、看管责任、权属收益等各个环节预估预判,设计实施方案并严格规范实施。同时,制定统一选苗用苗修苗、统一拉线打点挖穴、统一培土浇定根水、统一涂白防病虫害、统一确权让利到户的“六统一”技术方案,明确林网施工“十要十不要”,由各施工单位对照遵守、定责到人。(陈晓锐 吴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