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立足南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聚焦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以“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推进、创新政策供给、健全制度体系、深化科技支撑、探索模式创新”为路径,采取系列有力措施,打造了一批可塑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的样板,努力实现森林质量提升与木材供应、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共赢,为南方集体林区和全国提供了广西经验。
顶层设计领航
试点布局纵深推进
广西高度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2023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林草局签订《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推进试点工作的战略任务。2024年5月,自治区召开总林长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并强调,要统筹推进林业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建立长效考评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2025年4月,自治区发布总林长令《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提出探索实践适合广西自然资源条件、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样板,全面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自治区林业局迅速行动,印发《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不定期研讨会制度,扎实推进;组建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专家组,分片包干试点单位,提供指导服务;常态化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纳入市级林长制考核、美丽广西建设专项考核以及区直林场高质量发展考核,全面推进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3年来,以林长制为抓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非试点市推广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面积超2万亩,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绿色福利”。
政策创新破局
关键领域落地生花
创新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先后建立采伐限额区域统筹机制、自治区级不可预见性采伐限额年度结转机制、全域提高告知承诺制审批蓄积量上限至30立方米、试点桉树“告知承诺制+简易设计”、试点桉树按面积采伐审批等创新政策,优化采伐限额使用机制,放活森林经营。3年来,灵活使用主伐限额、追加不可预见性采伐限额23.8万立方米,有力支持了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实施。在全域范围内,推行林木采伐告知承诺制,简化办证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林农节省相关办证费用超2.2亿元,助力增收超35亿元,助力实现一产产值近240亿元。

大桂山林场“国有林场+集体”合作经营培育杉木大径材
探索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试点期间,试点单位修编森林经营方案,并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开展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2025年,组织全区完成新一轮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除全部国有林场外,400多家规模以上集体林经营主体单独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并支持其在县域内单编单列森林采伐限额,明确了未来5—10年森林经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科技赋能筑基
内生动力引擎驱动
研发升级广西森林资源动态监管平台,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激光雷达以及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模型等新技术手段,串联采伐管理、造林更新等森林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创新构建了“空天地网”一体化森林资源监管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森林资源的全覆盖、高频次、常态化即时监管;研发搭建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系统管理平台,建立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储备库,对项目实行全流程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动态监管、滚动式推进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
以科技为支撑,以“科研单位+良种基地+育苗企业”为驱动,持续打造“良地+良种+良法+良肥”示范样板,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种质资源库16处,国家重点良种基地7处、省级16处及林业保障性苗圃18个,年供优质苗木超11亿株,强力保障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前端优质种苗供应。
3年来,广西共出台《格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技术规程》等11个地方与团体标准,编制20个具有南方集体林区典型森林经营特点的精细化全周期作业法,形成了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指南。其中,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科研创先引领,充分发挥行业带头作用,总结出“珍贵树种大径材经营类型”等8个森林经营类型、23个经营模式、15个全周期作业法、7个典型案例,建成“珍贵树种红锥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示范样板”等10个示范样板林。
模式创新突破
生态产业双向惠民
3年来,经过院士团队、省级专家的指导和探索,广西创新实施了28种具有南方集体林区典型特点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探索联农致富之路,打造南亚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广西样板”。
以松杉类、珍贵树种为主的中大径材定向培育与近自然经营。热林中心、派阳山林场等用材纯林大径材培育,实现年均生长量提升20%以上,“万元树”“万元林”层出不穷。七坡林场、大桂山林场等“松、杉、桉+珍贵阔叶树种”近自然化改造模式,长短效益有机结合,让“速丰林”渐变“永丰林”,是广西人工用材林近自然经营的典型探索。雅长林场喀斯特石山区香合欢+阔叶树天然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模式,创新生态脆弱区天然次生林近自然改造提升技术,见缝插“珍”,每亩有望产出15株“万元木”。
多元化联农带农富农经营。大桂山林场在贺州市八步区灵峰村创新推行“林票2.0”,深度践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模式,通过发行962股“股金型”林票,吸引林农踊跃认购130股,盘活村集体130万元闲置资金投入林票认购,预计每年可带来4.42万元收益。此外,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国有林场+村集体”合作经营,提供约3000个就业岗位,促进林农增收122万元。
人工林下经济立体复合经营。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贝江河林场创新打造“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林下立体复合经营”特色模式,充分利用杉木林下空间,每亩套种400—600株金毛狗,收获时节每亩可采挖金毛狗脊4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8—10元计算,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这一模式盘活了林下经济,为周边100余户林农带来了约312万元劳务收入。
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多维度、差异化的创新实践,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方案”。未来,这片充满生机的八桂林海,将继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新篇章。(李杰 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