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林草覆盖率达93.9%。全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资源,百花山葡萄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千年以上古树占全市千年古树总量的30.6%,是北京市7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
2020年5月,门头沟区率先启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为底图,以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纲领,综合北京市“十四五”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6个方面内容,开展了技术探讨和数据融合。2022年7月,《北京市门头沟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门头沟成为全市首个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区。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有效解决了全区约8800公顷不同地类交叉重叠的问题,划定11.8万公顷林草保护区红线范围和不同等级的开发区域,实现“多规合一”和“一张图”的通盘管理,妥善解决了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门头沟区全面推进林长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后,门头沟区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以“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为目标,推动建立了三级林长责任制体系和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区级为一级网格、19个镇(街道)和有林单位为二级网格、311个村(社区)为三级网格、1033名护林员为四级网格,有效促进了生态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和发展。
门头沟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超额完成市级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累计造林约8000公顷,通过实施森林健康经营和国家级公益林抚育项目,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推动城市公园绿地提升改造,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在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门头沟区进一步完成区天然林保护规划、森林防火规划等编制工作,持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园林绿化领域行政执法,切实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同时,积极探索“林长+”工作模式,联合区检察院逐步构建起“林长+检察长+N”管理体系,建立北京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率先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区委年度综合绩效考评,通过督促各级林长聚焦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破解实际工作难题,有效推动园林绿化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全面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园林绿化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以林长制为抓手,门头沟区在全区9个镇组建新型集体林场,完成山区生态公益林改革试点,探索绿色富民新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共赢的目标。(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