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产业

陕西凤县:发展林麝养殖 振兴乡村产业

2024-05-21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年来,陕西凤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制定实施《凤县林麝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科技引领等措施,统筹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和社会力量,推动林麝人工繁育全产业链发展。

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推行“七种”模式。依托林麝产业基地,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实施“财政+金融+村集体经济+林麝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广“自养、代养、寄养、合养、饲草、务工、麝区共养”七种养殖模式。二是创新金融扶持。推行“财政+金融+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创新推出“林麝养殖保险”“林麝养殖贷”等扶持政策,有效化解了产业发展风险。三是制定行业标准。全力推进林麝人工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人工繁育、疫病防治和麝香采收等三方面6项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劳动就业培训,强力推进各项标准的落地实施。四是补强林麝救治力量。以“繁育优质种源、科学预防疾病、精准靶向救治”为目标,设置林麝疫病救治服务站点6处,分片区服务周边镇村的养殖场,常态化开展区域性的林麝疫病预防和日常诊疗救治工作。

龙头引领促进产业全面发展。一是突出企业支撑。以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为支点,积极推进林麝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在林麝种群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引进药企在凤县建设包括饲养繁育场、散养活动区、防治中心、研究中心在内的林麝繁育基地。二是促进产业聚集。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养殖户参与组织,整合公司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养殖户的种源优势,推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规范和优化市场秩序,对农户繁育的种麝和麝产品实行价格指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凤县林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按照“一心三区一带”的总体布局,以人工繁育产业为主导,配套颗粒饲料加工、林麝医院、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森林康养、生态观光等产业链,多业态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助推产业行稳致远。一是突出技术引领。充分发挥三中心、一学院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林麝良种繁育技术攻关、疾病诊疗、实用技术培训、科研成果应用推广。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整合全县林麝养殖乡土人才,统筹人社、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等各方资源成立凤县林麝产业学院,围绕养殖技术培训推广、疫病防治、科研攻关和基地攻坚等方面开展林麝职业技能培训,为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加强科研攻关。为进一步降低林麝死亡风险,针对致死率较高的几类疾病通过项目实施进行科研攻关。

生态养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理念,设立了县林业局、镇林业站、林场管护站和护林员四级管护体系。依托资源基础和生态条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工程,于2002年建立了以林麝为重点保护对象的陕西凤县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实施野化放归。依托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支持,全力推进秦岭地区国家重点野生动物野化放归及监测项目,为保护林麝种质资源和发展林麝人工繁育产业提供新的路径和科学监测数据。三是回归生态养殖。由人工圈养转变到林下半散养,增加林麝活动量,提升个体健康水平,探索出一条以“生态绿”引领“产业兴”的新发展路径。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