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提案复文

“关于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复文(2022年第00583号(农业水利类50号))

2023-01-30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优化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986年,我局编制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指导三北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18年,韩正副总理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明确要求修编三北工程总体规划,认真谋划好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为此,我局专门成立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开展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相关程序上报审批。

  一是修正早期规划中因缺乏详细水、土、气、生等基础资料而存在的不合理内容。我局在修编三北工程总体规划过程中,统筹考虑地理单元连续性、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将三北工程区划分为东部丘陵平原区、北部风沙区、黄土高原区、西北荒漠区,详细调查各分区水、土、气、生等自然生态状况,精准识别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从而提出了各分区保护修复的主攻方向,切实提高总体规划的指导性和合理性。

  二是整合区域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对重要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进行统筹谋划。《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精准对接“双重”规划的总体思路、战略布局、目标任务,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以“两区两带”为重点,系统推进封飞造、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等生态治理,提高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促进三北工程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

  三是将农田防护林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部分农田防护林存在农林争地矛盾,尤其是在东北平原地区,部分农田林网缺株断带,影响农防林结构完整性和整体防护效果。日前,我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科学规范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在风沙等灾害严重的三北地区、黑土地区等重点区域,为了防灾减灾需要,当现有空间不足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化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农田防护林。同时,我局正在组织制订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范,引导各地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选择乡土树种和配置模式,合理布局林带走向、间距和宽度,积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持续改善三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二、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植树种草

  三北工程区既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灾害最频发的地区,也是造林绿化最艰巨、更需要讲求科学绿化的地区。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对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作出制度性安排。我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针对制约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主要问题,着眼科学、生态、节俭开展绿化,为谋划今后一个时期三北工程科学绿化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针对三北工程线长面广量大的实际,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部署了20个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编制《三北工程县域科学绿化技术指南(试行)》,探索统筹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的新路子。

  一是植树种草并重,乔灌草搭配。为落实科学绿化要求,切实做到造林种草并重,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西北5省区“双重”项目的国土绿化总任务约2427万亩,其中种草改良任务1396万亩,占比57.5%,高于造林绿化任务;造林绿化任务中,退化林修复占35.2%,封山育林占37.2%,人工造乔木林仅占19.5%,国土绿化方式和任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发挥投资计划的导向作用,提高灌草任务比重,节俭务实开展国土绿化。

  二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灌草为主体。灌木是防沙治沙的优良树种和先锋树种,在三北工程区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据统计,2021年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任务中,灌木造林比重进一步提高,约为20%。我局在《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北方防沙带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建设以灌草为主的沙地生态系统;到2025年,三北工程林草植被恢复方式更趋优化,灌木造林占比达到40%以上。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大灌木造林比重,加快一般灌木林地的提档升级,在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

  三是实行适宜密度造林,合理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混交林比重。目前,我局正在对《造林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根据水资源、立地、气候条件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低初植密度进行了调整。在《关于全面推进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到2025年,混交林占比达到40%左右;大力发展混交林,科学确定混交树种配置、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突出乔灌、针阔混交,采取带状、块状混交,构建多树种、复层、异龄的生态系统。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综合考虑区域水分平衡等因素,合理配置造林密度,优化树种结构,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加大科学经营与管护力度,推行多元化工程建设任务

  一是将防护林经营、管护、更新改造纳入工程建设。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防护林老化退化问题,我局在扩绿增量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防护林修复经营力度,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超过1000万亩,协调争取退化林修复补助标准最高提高到650元/亩,在东、中、西、西北部实现差异化投资。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持续压实地方责任,各省区市已基本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并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林长,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强化。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任务比重,强化林长制责任落实,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二是开展工程建设理论和技术研究。我局高度重视重大生态工程理论及技术研究,2019年,启动了三北工程建设水资源承载力与林草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为三北工程区科学恢复林草资源、发展雨养林草植被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开展三北工程生产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生态安全体系、效益评估体系、生态文化体系6个课题的三北工程架构研究,夯实工程建设理论基础。今年,我局已将“三北防护林稳定性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示范”列入科技部“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开展基于不同类型区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集成优化林草植被修复技术体系等研究。

  三是构筑动态监测信息化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发挥新技术、新手段在工程建设监督监测中的作用,我局以现有调查监测体系和成果数据为基础,探索建立符合工程全过程监督监测的指标体系,创新“天—空—地”一体化感知技术应用融合,提出满足工程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架构,为服务林长制目标责任考核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三北工程科学绿化应用平台建设,服务工程科学绿化“哪里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等关键环节,提升工程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目前,已完成《三北工程监督监测技术方案》拟定和征求意见工作,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下一步,我局将加快建设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做好与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的衔接,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三北工程监督监测体系。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