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1月18日讯 国有林场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的第一个林草重大改革,他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时强调,国有林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看待改革这个问题。5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这项政治责任,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让国有林场改革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其六大核心原则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审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时,总书记强调: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改革?就是要重视保护森林生态,这是一个关乎祖宗和子孙后代的事业。国有林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保护好森林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有林场的最亮底色。
5年来,通过全面停止天然林和压缩其它商品林的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每年减少消耗550多万立方米,占改革前国有林场年采伐量的50%,超额完成了改革确定的商业性采伐减少20%的目标,使6.7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国国有林场森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1.7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14.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超额完成了中央确定的改革目标。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国有林场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国有林场改革的历史使命就是守护好金山银山。
如今的塞罕坝国有林场,从毫无生机的荒漠沙地成为生机盎然的北方绿肺,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2%增加到80%,林木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野生动物达293种、植物625种,森林碳储量超800万吨,创造的年生态服务价值超120亿元,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00亿元。
塞罕坝国有林场只是全国4297个国有林场的缩影。目前,全国国有林场林地面积达8.9亿亩,森林蓄积量48.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3%和28.3%。5年来,国有林场新增森林蓄积量14.7亿立方米。据测算,国有林场在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森林游憩和能源防护等7项服务功能总价值达8.4万亿元。此外,国有林场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依托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每年总产值达90亿元。国有林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总书记在审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时强调,改革有两条底线,保生态、保民生。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人民福祉。
5年来,我们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将国有林场主要精力聚焦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修复完善生态系统和提供生态服务,目前全国有1300多个林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2500多个林场建立了森林公园,有240多个林场建立了湿地公园,分别占我国总量的60%、90%和50%。旅游胜地黄山、张家界等,都坐落在国有林场内。10个国家公园试点里,有140个国有林场被纳入其中。这都成为人民休闲娱乐、享受自然最重要、最便捷、最普惠的公共渠道,极大提升了人民福祉。
另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目前累计改造危旧房54.5万户,实现了一户职工一套单元房的目标。职工年均工资提高到4.5万元,是改革前1.4万元的3.2倍。中央投入资金158亿元,地方发挥兜底责任,实现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职工安全饮水和用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债务化解意见,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明确在2018年-2020年间投资106.7亿元,建设国有林场场部和主要林下经济节点道路1.71万公里,国家发改委启动国有林场管护站点用房建设试点,总投资4.48亿元,支持建设管护站点2080个。
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生态建设的方法论和突破点,那就是重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重视“树”这个生态系统的根本。国有林场改革的后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统一治理。
2018年,我国国有林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简称“国有林场GEF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借助国有林场改革契机,通过引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增强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选择了河北承德、江西赣州和贵州毕节作为3个实施点,将编制新型森林经营方案,探索形成一套有效提高国有林场治理能力、精准提升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机制体制。最重要的是,项目将以河北丰宁、江西信丰、贵州毕节为单位,编制 “以林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规划,这项规划将覆盖整个县域,涉及山水林田湖草各个领域及各个部门,将为山水林田湖草统一治理和系统修复提供重要借鉴。
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总书记在审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时强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要建立起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等。国有林场改革的底线机制就是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
5年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健全管理体系。95.5%的国有林场被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事业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4.5%被定为公益性企业。这为国有林场将主要精力转到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修复完善生态系统和提供生态服务上奠定了体制保障。
此外,新修订的《森林法》专门增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并先后出台了《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意见》《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审计署明确将国有林场场长森林资源离任审计纳入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中,中组部明确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考核纳入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中,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的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国有林场改革就是要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2017年,联合国授予塞罕坝国有林场“2017年地球卫士奖”荣誉称号,这是国际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这不仅是对塞罕坝国有林场建设成就的巨大肯定,也是对我国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的巨大肯定,更是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展现的中国智慧的巨大肯定。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林业政策与资源司召开了全球景观恢复倡议项目年度会议,包括我国国有林场GEF项目在内的同一批11个项目实施国家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中国的国有林场GEF项目走在了11个项目中的前列,特别是FAO林业政策与资源司司长Mette L. Wilkie(麦蒂·威尔特)和IUCN林业和政策项目总监Carole Saint-Laurent(卡偌勒·圣劳伦)认为,中国的国有林场GEF项目实施顺利,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在植树造林、森林恢复、防治荒漠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期待2022年在中国召开GEF项目高级别全球景观恢复项目总结会。届时,将积极讲好国有林场GEF项目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
国有林场改革的5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实践和集中展示的5年。着眼当前,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改革成效,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锚定长远,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造林绿化的先锋作用、木材战略贮备的骨干作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主力作用,大力推进绿色林场、科技林场、文化林场和智慧林场建设,把国有林场打造成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样板基地。(林场种苗司 宋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