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基层信息

盘活怀集纠纷林地的“天平人”

2025-01-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0余万亩林地,按目前广东省怀集县人工商品林的价格计算,每100亩人工商品林在6—7年的种植周期皆伐后盈利约50万元。20多年来盘活了20余万亩林地,对怀集民众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背后,凝聚着广东省怀集县林业局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负责人成前卿的辛劳。

成前卿,今年59岁,在怀集县林业局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负责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已经20多年,成功调处纠纷林地300多宗,涉及面积20余万亩,所办理的山林权属纠纷案件中,没有出现过错假冤案,受到广东省市县领导的表扬,并多次被邀请参加调处山林纠纷研判会议。成前卿一心扎根怀集,为怀集村民办事公平、公正。因此,在当地,人们都称赞他是盘活怀集纠纷林地的“天平人”。

2003年10月,怀集县林业局领导正为山纠办主任的接班人而烦恼。因为这个工作不好干啊。不但要有与群众沟通的耐心及基础,还要熟悉林情林况。很多同志都不愿意参与山林纠纷调处这项工作。最后,局领导找到了成前卿。成前卿在两个不同的乡镇担任了8年林业工作站站长,8年来协助办理了多宗林地纠纷案,有一定的山林纠纷调处的工作基础。

成前卿一上任就给民众调解了一宗涉及纠纷面积2000多亩、已调处多年未果的山林纠纷案件。接着,成前卿全面摸清了全县林地争议的原因以及调处的难点。他了解到造成山林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权属变更复杂。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山林权属管理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四固定”时期、林业“三定”时期等几个主要阶段。改革的时间跨度长,管理体制变化大,当事人提供的权属主张有不同时期的山林权证,说不清证据的来源,有的甚至无法取证。二是新增的纠纷案件中,由于非公有制造林公司不断在全县范围租山造林,在进行山场现场踏界时,引发山林界线争议。就这样,从2004年开始,成前卿就在为怀集县纠纷林地纠纷调处工作忙碌一直至今。

公平,以“理”调解

在了解原因后,接着就是想办法更好更快地解决纠纷。成前卿的工作思路是,在稳步推进新增纠纷案件中,加快积案的调处,而积案的调处主要方法是与纠纷的双方村民协商解决。大多积案是因为证件填写有错、漏、四至界线重叠,以及双方所表述的山名有所不同,四至表述不一等历史原因造成。这些案件中,大多是无法用充分的证件、证据进行裁决的,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说服双方当事人。在怀集县凤岗镇的一宗林地纠纷案件中,争议引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证件缺失、双方举证材料不充分等,当时立案后经过调解协商未果,成了积案。成前卿重新了解案件后,发现争议双方是同村的两个经济社,双方提供的依据均不充分:一方只提供有1963年的权属依据,另一方只提供到1953年的权属依据。由于四至表述不清晰,当年表述的“路”“冲界”等,如今的路发生了变化,而“冲界”表述不够清晰,有“小冲”“大埇”等,双方各执一词。在现场指认时,双方指认的位置均超过对方指认的范围,造成双方意见不一。针对此情况,成前卿通过对双方寨老的走访了解、查阅资料、召开村民座谈会、到实地勘查等,一个一个环节细心去分析研究,最后他推理出一个可靠的依据,就是当时的两个生产队的人口不一样。据了解,当时分山是以实有人口进行分配,通过走访了解到了当时的人口数量,用人口数量和山地面积进行分配比例,确定了当时分山的四至界线和山场面积,得出了一个合理的定论。然后成前卿再抓住双方继续争议下去无法经营山场所造成的损失等不良后果,请双方本着负责、友好的态度,和气解决。通过双方寨老多日的沟通,最终同意了成前卿的意见,达成了协议,双方握手言和。成前卿就是这样以“理”服人,把握村民的“利”与“弊”,终于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20多年来,他协商成功的纠纷案件就多达八十几宗。

成前卿在山地现场与村民核查界线与面积  黄国强摄

公正,以“证”办案

通过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案件,成前卿就用另一种方法作为出发点——证据。怀集县洽水镇七坑村某社与中洲镇浦洞村某社的一宗纠纷案中,涉及面积5000多亩,双方都提供了1953年、1963年、1982年的多号权属证件,中洲镇浦洞村某社有一份权属证件的四至东至显示进入了洽水镇七坑村的行政界线内1600多亩,洽水镇七坑村某社当然不同意,并以该山场现在的行政界线在自己村内为由主张该山场没有争议且属己方所有,但所提供的权属证件无法有效证实行政界线范围内是己方所有。由于当年的权属证件,大多是由县人民政府将证件印好样版逐级下发到生产队填写,因此出现了四至重叠、四至表述不清、一山多证等诸多情况。成前卿除了分析查阅争议双方所提供的证件外,还通过查阅档案室档案资料,对1953年、1963年、1982年的证件一一对比分析,还通过到现场勘察测量,对证勾图,定点放线,确定涉案林地的四至范围。最后,以事实为原则、以证件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终拟定结论上报审核作出裁决。20多年来,成前卿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深入研究林地纠纷案件,认真分析纠纷的原因,最后以充分的证据得出结论,公正办案。

办案,与“钟”赛跑

了解过山林权属纠纷案件情况的人都知道,每一宗案件从立案到结案,要经过现场勘查、公示、召开村民座谈会、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多个环节,不但要花大量的时间,还要花大量的心思去研究分析。如果不把握好时间,案件就得不到及时解决,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但影响自己的办案效率,还影响到村民的山场经营利益。成前卿就是为群众利益所急,在时间上紧扣每一宗案件。在去山场踏界勘查时,有些山场路途较远,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勘查,他早上7点就出发,中午饭也是买好面包在山场上吃,晚上6点多才回到单位,吃了晚饭后,还经常加班查阅资料。单位门卫值班的同志都说,成前卿经常是第一个到单位上班的人,也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

2016年5月1日,《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在组织调解、行政裁决的期限上作出明确规定,除情况复杂的,办理一宗纠纷案均不得超过六个月。成前卿更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近几年来,成前卿在方法上创新,在思路上明确,成立两个调解小组,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化解了100多宗案件,得到领导的表扬与同事的赞扬。

现在,成前卿已经59岁,还有一年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自己退休前办结所有案件,以后再也没有林地纠纷,给怀集400万亩林地一个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还怀集民众一个没有纠纷的金山银山,让怀集村民好好经营自己的山场,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谢远桥)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