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热水沸腾的声音打破了周遭的宁静。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赵德令、盛明芬夫妇吃完一碗热乎面,就将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迎着薄雾,记者和夫妇二人开始往山里走去,而要进山,必须得过河。赵德令说,要走完巡护全程,需要趟过13道这样的河湾。
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黑叶猴、云豹、林麝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赵德令夫妇俩除了巡查是否有人进入保护区违规采伐,还要观察野生动物出没的情况。
赵德令告诉记者,黑叶猴敏感性很强、警觉性很高,但只要它一发出叫声,他就知道是不是黑叶猴。
走在保护区里,放眼满是绿意。但在20多年前,由于周边农户长期砍伐毁林,导致保护区大量原始林木遭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赵德令从参与林木复种到护林,他与这片山水为伴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哪边有山山水水,基本上都是有数的。”赵德令说。
盛明芬巡护的区域不过河,但要爬山,不仅要爬山,还要往森林里钻。记者问她怕不怕。她说:“我每天进山的时候拿着刀。怕还是怕,但是你没办法。”赵德令在一旁补充道,“你要坚持。”盛明芬回应着,“要把它巡护到位。”
如今,得益于科学监测和环境保护,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数量越来越多。
回到管理站已是下午时分,在四川工作的大女儿给盛明芬打来了视频电话。因为保护区地势险峻,孩子基本上每天都会给夫妇二人打个视频电话问候一下。当记者问盛明芬的大女儿,“你支持他们的这个工作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肯定支持啊。”
挂完电话,盛大姐又忙活起晚饭来。夫妇俩值守的仙女洞管理站是进出保护区的重要卡口之一,需要365天、24小时有人值守,他们就把家安在了深山里。春节期间,他们也坚守在管理站,默默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记者:吴斯洋、崔晓强
编辑: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