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曼岗村委会南海村民小组生态护林员腊疯与青山为伴,把雨林当家,守护着全村4000多亩集体林,被勐海县林草局评为优秀生态护林员。
“香谷坡上山谷香,我爬上坡头把山林看,守得绿水青山在,生活才会有小康,进山防火天天讲,保护草木动物时时唱,生态文明记心上……”悠扬的山歌在腊疯巡山的路上飘荡。
以爱回报雨林养育恩情,用心呵护青山“一抹绿”
西双版纳雨林中的哈尼族群众都称自己是雨林之子,精心呵护着养育他们成长的雨林,腊疯就是其中的一员。
自2017年被勐混镇政府聘为生态护林员以来,腊疯每月巡护至少20天。通路的地方就骑摩托车,摩托车到不了的地方就步行。
“当好一名生态护林员很不容易,需要熟悉自己管护范围的山水林地,还要清楚这些林地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尤其在风干物燥的旱季,要掌握哪些地方容易引起山林火灾。在这方面,腊疯做得非常好。”曼岗村委会副主任张华说。
腊疯对自己管辖林区内的地形地貌、资源状况一清二楚,成为林区的“活地图”。县里、镇里搞资源普查、图斑核查都是他带路。
2024年4月的一个晚上,勐混镇辖区发生一起森林火情,腊疯带着扑火工具赶到现场,指挥大家开出一条防止火势蔓延的防火隔离带,仅用40分钟的时间就控制了火情,使古茶园免受火患。担任生态护林员以来,腊疯共排查火灾隐患57个。
“我非常佩服腊疯的学习精神和工作能力,他熟悉林业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还熟练使用林调通等软件。”腊疯的同事、丫口村民小组护林员克梭对腊疯的工作能力赞不绝口。
凭着一腔执着的热血,腊疯逐渐成为生态护林队伍中的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活地图”。
倾心守护雨林,为美丽家园增绿添彩
哈尼族群众能歌善舞,喜欢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提高村民的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意识,腊疯将自己掌握的林草政策法规和生态保护常识编成大家爱听的歌曲,走村入户宣传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政策法规等知识。
茶叶种植是南海村民小组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为种植茶叶而破坏森林的现象,腊疯多次召集村民开展林业法规政策的宣讲。之前,有个别人听说其他地方把集体林分了种茶、种果树收入很高,曾一度盘算“分集体林种茶”。对此,腊疯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地上门“拉家常”“扯闲话”,与村民讲“单家独户不能叫寨子,独树孤木难成一片林子”的道理。为防止个别村民偷偷蚕食集体林,腊疯整天在山里巡护。在他的努力下,全村没有出现侵占集体林地种植茶叶的情况。
8年来,腊疯共制止盗伐林木等行为42起,使责任区内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逐年减少。在他的努力下,南海村爱树护林的意识增强,保护生态资源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坚守初心行走山水之间,牢记使命筑牢绿色忠诚
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性质特殊,长年累月在山林中奔走,防火期内更是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年放野火烧荒的季节,是最容易引发山火的时候,腊疯守在山上,盯着那些集体林边的旱地,不让村民放野火烧到集体林,顾不上吃饭喝水是常事,有时候守到天亮才能回家。
“生态护林员的工作苦不苦?”经常有人这样问腊疯。
腊疯回答:“苦,咋个不苦。只是这双铁脚板我苦习惯了。”一个装着林管专业平板电脑和政策法规手册的书包、一个水壶、一包打发午餐的冷饭,就是他的随身物品。沿着山路走,转一圈就要一个上午。累了就靠着树坐会儿,饿了就嚼几口冷饭,平日里被蚂蟥叮、蚊虫咬都是家常便饭。
“国家的生态补偿政策非常好,我家的老人有医保,我自己每月也有800元的补贴。国家的照顾帮扶,让我们全家生活有了改善,我就应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和集体守好山、护好林。”腊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守好山、护好林的同时,腊疯还用掌握的技术,带领大家种植百香果、小米辣等农特产品,开拓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增收道路。他还用自己学到的植保知识,为乡亲们提供水果和农作物管理服务。
村党支部专门派出两名党员联系腊疯,帮助他组织村民学习林草和生态保护政策法规,还号召党员和青年民兵配合他巡山护林,让几个村小组的护林员联合巡山,相互交流学习。曼岗村委会的这支生态护林队伍,正在腊疯的带领下成长壮大。(段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