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草科普 > 科普知识 > 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覆盖全岛1/7的秘境雨林

2020-08-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中国绿色时报8月14日报道(记者 黄山 罗轶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试点区规划总面积4403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

  这里是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众多海南特有的动植物种类,如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坡垒、海南苏铁等,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在祖国雄鸡版图的“天涯海角”,美丽的海南岛腹地,绿染千山万层翠。在这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支撑起海南之巅,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从这里发源,潺潺流向全岛,野生动物自由生活,野生植物畅意舒展。这里就是原始神秘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试点区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个市(县),涵盖并连通了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黎母山、猴猕岭、佳西、俄贤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南高岭、子阳、毛瑞、猴猕岭、盘龙、阿陀岭6个省级森林公园及毛瑞、卡法岭、通什等国有林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置示意图

  

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热带森林分布区

  

  保护珍贵的雨林

  这片雨林受到的关注前所未有。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热带雨林为保护主体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就此拉开序幕。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热带雨林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热带雨林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海南长臂猿

  

坡鹿

  

  多样的野生动植物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至今,已发现19个新物种,其中9个植物新种、5个动物新种、5个大型真菌新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已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577种,隶属220科1142属,有各类保护植物4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坡垒、海南苏铁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等34种。特有植物有尖峰青冈、霸王玉兰、吊罗山萝芙木、五指山含笑、海南菊、海南翠柏、雅加松等428种。

  记录脊椎动物5纲38目145科414属62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长臂猿、坡鹿、云豹、蟒蛇、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鼋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等67种,海南特有动物海南长臂猿、鹦哥岭树蛙、霸王岭睑虎、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海南新毛猬等33种。

  在这片雨林之中,各类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海南热带雨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由7只增长至30只,海南坡鹿由26头增长至600余头……珍稀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成为亮丽的“海南名片”。

  

海南山鹧鸪

  

圆鼻巨蜥

  

  体制试点稳步推进

  海南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依托海南省林业局挂牌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整合试点区内19个保护地纳入统一管理。组织编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并由国家林草局印发,启动编制国家公园保护、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正在推动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健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

  不断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编制《海南长臂猿生态廊道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海南长臂猿生态廊道试点建设,切实加强对海南长臂猿保护和研究。2020年8月12日,开展“我爱长臂猿,我爱海南岛”科普知识竞赛暨“七个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围绕海南长臂猿与热带雨林保护,开展全民科普、实践教育、文艺作品创作及全媒体宣传等工作。建设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和“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推进智慧雨林项目。启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平台。

  对森林资源进行网格化管理,制定已设矿业权退出机制方案。国家公园核心区生态搬迁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9月1日,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南开乡高峰村搬迁安置地开工仪式,目前白沙县生态搬迁有序推进中,安置地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4%。2020年3月23日,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计划2021年完成全部4个市(县)11个自然村470户1885人的生态搬迁工作。园区共设置生态护林员岗位1325个,通过土地置换、生态补偿、特许经营管理等方式促进社区发展。

  

海南苏铁 刘海伟摄

  

坡垒

  

伯乐树

  

  展示雨林文明的窗口

  雨林文化是雨林文明的重要构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周边社区是黎族、苗族世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以黎、苗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缤纷多彩。生活在雨林中的各民族同胞各美其美,通过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表达了对雨林的热爱,体现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别具特色的人文情怀和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片热带雨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2019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上线,采用720°全景及虚拟现实技术,生动介绍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让人恍若置身其中。

  试点区还通过科普馆、开展研学活动、社区科普教育等方式进行宣教。计划第一批设立10个自然教育学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今年暑假举办了以“探秘神奇热带雨林,共筑和谐美丽家乡”为主题的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省林业局提供)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