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生态治理领域发起的又一重大攻坚战,是根本改变我国生态脆弱状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建设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自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伟大号召以来,全国上下闻令而动、鏖战沙海,累计完成治理任务超1亿亩,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稀树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金沙蓝海绿洲交相辉映,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当前,“三北”工程正处在全面推进、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实现到2030年全面完成六期规划目标任务、取得三大标志性战役决定性胜利,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谱写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新篇章。
强化思想引领,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怎么样推进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是推进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的总动员令、总纲领、总遵循,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和崇高品格,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悟,全面完整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自觉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准确把握规律,在科学治沙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首先要做好研究、搞好规划,朝科学的方向去改造”。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进一步提升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始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分区分类施策,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区划封禁保护区、治理修复区和合理利用区。封禁保护区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治理修复区聚焦可治、需治之沙,集中力量加以治理;合理利用区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特色产业。要全生态要素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系统性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要治可治之沙、需治之沙,不是见沙就治,而是重点治理因不合理人为活动导致沙化的土地、治理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区域,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坚决反对“向沙漠腹地进军”的冒进思想。要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在保护修复基础上发展产业和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进沙区生态正向演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坚持质量为先,在稳打稳扎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交出优异答卷”。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以对党和国家、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生命线,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要严把项目立项关,强化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搞清楚为什么要立项,杜绝为争取投资盲目上项目,防止“拍脑袋”决策。要严把作业设计关,建立专家参与审核机制,加强作业设计编制、审批、施工管理全过程评价,对用地、用水、用苗、技术措施等进行严格把关。要严把工程施工关,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科学规范开展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单位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要严把质量验收关,实行项目单位自评、省级复评、国家抽查评价制度,全过程抓好立项论证、植被配置、科学作业、落地上图、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建得好、管得住,经得起历史检验。
重视后期管护,在成果巩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巩固,边治理边巩固,多措并举提升治理成效。要创新经营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推广国有林场“场外办场”“场外造林”“场外管林”等托管模式,探索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民自建自管等建管一体化模式,建立生态建设成果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林有人造”“树有人管”。要着力破解林牧矛盾,强化疏堵结合,统筹布局林牧用地空间,推广轮牧、圈养、精养等方式合理利用草原,坚决治理超载过牧,优化草原奖补政策,精准提升草原质量,保障优质饲草供给。要强化资源监管,持续抓好防火防病虫害,常态化打击毁林毁草等行为,对严重毁林毁草、违法占用林地草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守牢林草资源安全底线。
加快科技攻关,在筑牢支撑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破解难题、攻坚克难。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聚焦“三北”工程建设现实需求和瓶颈问题,持续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加大草种自繁自育自给关键技术攻关,选育培育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乡土树种草种。要提升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推广灌木平茬机、智能沙障铺设机械、复杂地形运输车、无人机飞播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新装备,扩展智能化设备应用场景,提升防沙治沙作业效率。要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实行科技片长制,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建立成果示范样板,推广应用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探索制定分区分类节水标准,力争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价值。
创新政策机制,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好政策机制创新作用,持续激发各方面活力。要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建立联农惠农利农长效机制,扩大以工代赈范围规模,最大限度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要创新治理模式机制,推进“光伏+治沙”,现阶段落实好“发电”为主转向“治沙”为主的要求,强化光伏治沙规划管控,合理划定好适建区和禁止区,严禁在已治理或已绿化土地上发展光伏;推进以路治沙,将穿沙公路纳入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建设成防沙路、防火路、致富路;推进产业治沙,利用沙区独特资源,适度发展中药材、优质牧草、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产业,实现治沙又致富。要创新央企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央企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进一步完善央企参与“三北”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央企更好履行高标准社会责任。
注重统筹协同,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必须按照“1+N+X”工作方案,统筹抓好一盘棋格局,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中央层面要发挥国务院“三北”工程协调机制作用,统筹抓好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重要规划布局、重点项目和用地、用水、用钱等政策要素保障,通过林长制层层压实地方责任。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支持力度。省级层面要切实担负起总体责任,统筹研究解决区域性重要问题,抓好目标任务落实,加强全过程指导管理。市县层面要结合本地实际强化具体执行,统筹抓好任务落地、资金使用、物资保障。
弘扬“三北精神”,在讲好中国防沙治沙故事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甘于奉献、造福子孙的家国情怀,持之以恒、代代相传的历史担当,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求实作风,铸就伟大的“三北精神”,深刻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治沙人,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继续用好用足“三北”这座富矿,持续选树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让“三北精神”不断赓续发扬,化为推动“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巨大精神力量。要用好用足国际组织和平台,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生动讲好中国防沙治沙故事,积极引领全球生态治理。
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重大政治任务,林草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刘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