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 林草先进典型

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 愿做绿叶妆山川——记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卢益民

2023-01-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004年秋季,卢益民(中)到造林现场检查春季造林成活率 卢益民供图

陕西渭南,东临黄河怀抱诞生《诗经》开篇之作的洽川湿地,南依秦岭矗有西岳华山,黄河、渭河、洛河穿境交汇,形成让杜甫写下“丰草青青寒不死”的沙苑荒漠。这里肩负秦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任,这里就是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渭南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卢益民矢志播绿、忠诚护绿30年的战场。

从199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年过半百的他先后投身了7个“五年”林业规划建设,参与了艰辛植绿,见证了渭南市从缺林少绿到绿意盎然的生态巨变。

探索平原绿化新机制

30年前,风华正茂的卢益民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渭南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渭南是农业大市,被誉为“粮仓”“棉库”,造林绿化工作只是点缀。如何开展平原绿化?卢益民开始了探索之路。通过多方调研,他摸清了植树投入、渠路林木的年均收入、与不种树的农田粮食亩产的差距,并把平原林业发展与市场经济接轨,借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做法,大胆建议林业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按群众的意愿办,按林业产业办,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经过研究,渭南市林业局在全市大力推行渠路坝拍卖承包绿化办法。全市竞买承包渠路绿化地使用权达2400多户(人),绿化渠路总长度达1万多公里,从根本上扭转了平原绿化滑坡的现状。

之后,他主持起草制定了《渭南市平原绿化初级达标标准》《渭南市“园林式单位”和“生态村”建设标准》,组织编制了全市绿色通道工程规划,明确了工程建设任务和重点,政策措施和工程措施。经过努力,全市实现林网化农田面积562.1万亩,完成渠路坝绿化2.9万公里。2002年6月,在山东菏泽召开的全国平原绿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渭南市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地市”称号。

绘制退耕还林长画卷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局里就派卢益民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多次调研走访,2000年国家确认渭南市11个县(市、区)1999年退耕地还林(草)面积21.2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万亩。

2000年、2001年,卢益民连续两年赴华阴市进行退耕还林面积核查、政策兑现试点工作,每次都长达20多天,每天都踩雪踏泥,到华阴五方乡深入造林现场。当时发现退耕地中夹杂有次生林,发现一些群众手里拿的是《“五荒”地拍卖证书》,他们严肃指出存在问题,并反复给参与检查的户主讲解政策,说明有关规定,历时半个月时间,群众了解了政策,在检查验收表上签字时说:“我们不怕验收严格,就怕不公平!”

2003年4月,渭南市成立退耕还林(草)办公室,卢益民兼任主任。他实事求是,严格按《退耕还林条例》及有关政策指导工程建设。组织编制了《渭南市退耕还林工程十年规划》,科学提出把全市沙化耕地、总体坡度25度以上的干旱瘠薄台梯田地列入退耕范围,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参加制定了渭南市《退耕还林(草)试点政策兑现实施暂行办法》《退耕还林(草)工程工作程序实施办法》,促进了全市退耕还林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打造南塬绿化风景线

渭南南塬地处秦岭北麓山脚的南部台塬沟壑区。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耕作,南塬植被稀少,土地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每逢大风天气,尘沙弥漫中部平川地区,特别是夏季暴雨时节,土地冲刷强烈,大量泥土冲到市区,造成市区道路积水、泥泞、下水管道被淤泥堵塞,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区的生态安全。

2008年春,渭南市提出尽快实现南塬的绿化、美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想。时任造林科长的卢益民参与研究确定栽植树种、苗木规格、任务分配,具体组织驻渭南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及塬区群众2万余人,通过义务植树,用一个月时间,栽植侧柏、油松苗木6500株,侧柏和油松成活率分别达99.7%、93.6%,成为当时陕西省在较差立地条件下群众性栽植大规格苗木的成功示范。

为继续推进渭南南塬乃至整个秦岭北麓迎坡面绿化,他参与撰写《关于秦岭北麓塬区直观坡面造林绿化情况的调研报告》《渭南市秦岭北麓南塬绿化工程实施意见》,明确南塬绿化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按照地埂边常绿,地埂内林果飘香目标,地埂边与地埂内栽植同时进行。强调要根据南塬地区立地条件突出特点是干旱,位置的显著特点是城区和交通干线的迎坡面的情况,科学选择绿化树种。他还细化提出了地埂乔木类、地埂灌木类、坡面、地埂内4种栽植模式的树种选择,提出了南塬城区段沟系、沟壑、山坡采用雨季造林方式等。这些科学绿化意见为南塬绿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年渭南秦岭北麓南塬栽植苗木64.28万株,埂内营建核桃、花椒、柿子等经济林2.8万亩。

典型引领林业产业大发展

渭南林产品具有传统优势,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红枣就在大荔沙苑及渭北各县盛产,富平“合儿饼”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成为宫廷贡品,韩城大红袍花椒已有600年的历史,韩城、大荔、富平、临渭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分别命名“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枣乡”“中国柿乡”“中国核桃之乡”。以杨树、泡桐为主的用材林产业曾经带动铸就了渭南平原林业的辉煌。

2007年,卢益民曾参与组织编制《渭南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规划指出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要得到有效提升,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要实现总体平衡。他在主抓产业的时候,要求把林业大户作为发展林业产业的主体、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让科技直接与生产结合,直接与大户见面。他提出并参加了市、县每年抽调1/3的科技干部下乡蹲点活动,通过开展“搞好一个业务示范点,独立完成一个争取财政投资或招商引资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并实施一项林业科研推广或林农培训项目,独立发表一篇林业科技论文或科普文章”活动,既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促进了渭南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

围绕全市花椒、红枣、柿子、核桃四大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他把抓典型树样板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强对示范点示范园的指导服务,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示范点帮助企业、大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科技服务方面予以指导,为全市培养了一批有特色、规模大、影响广、效益高的示范基地。目前,渭南干杂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81.25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面积15.6万亩,苗木花卉面积18.57万亩。202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54.3亿元,林业产业已成为渭南农村支柱产业之一。

科学绿化任重道远

“目前渭南森林面积已达335.4万亩,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37.85%,市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是卢益民2022年3月在渭南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渭南造林绿化成就。

行走在绿色葱葱的渭南街区,想着1990年渭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还是14.5%时,卢益民心中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也是这绿色的播种者。

渭南科学绿化下一步怎么搞?“要以建设南北两山生态安全屏障,南北两塬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区,境内黄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和渭洛河及其支流滨水绿廊,境内连霍、西禹、渭蒲高速公路绿道为基底,科学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按照‘两屏一带两区、一核九星、多廊多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布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卢益民说,全市林业建设中还存在树种相对单一、林种选择不科学等问题,还要着重突破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扶贫产业等方面关键技术,更需要的是突破性的原创成果、标志性成果。(赵侠)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