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做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处置等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各级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抓手。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全市林业发展环境和质量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宿州市市级总林长、市长杨军说。
林长制改革启动以来,宿州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林长制改革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推进措施,重点实施四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十大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砀山县、埇桥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目前,全市共设立四级林长4247名,实现林业资源网格化管理。同时,建立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健全巡林提醒、巡林日志和巡林登记制度,加强督查督导。2020年以来,市、县、乡三级林长巡林1891人次,解决涉林问题2677件。
围绕林长制改革,宿州市强化生态修复。深化“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加强石质荒山生态修复,推进湿地和非煤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物养殖管理。强化护绿管绿。开展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执法专项行动,建立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强化林业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园,引导广大农民通过建立股份制和家庭合作林场等形式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以薄壳山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
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宿州市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成片造林45.89万亩,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城镇50个、森林村庄282个,国家园林县城2个。林业产业效益逐年提高。2014年以来,宿州市连续6年林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2019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48.5亿元。埇桥区被评为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砀山酥梨”获中国驰名商标。林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林权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重点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森林保险在全市实现“公益林全保,商品林应保尽保”。
杨军说,宿州市将再接再厉、全面发力,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加快“数字林业”“信息林业”“智慧林业”建设,重点加强淮河一、二级支流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构建湿地上下游生态空间。推动林长制改革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农村“四旁四边”绿化提升行动,推动农田林网建设和断网补植,加速推进薄壳山核桃等林业产业发展。(记者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