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人事管理 > 先进表彰

把秦岭讲给你听——记全国林草系统先进工作者葛安新

2023-04-2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葛安新在秦岭考察 葛安新供图

“秦岭是个自然文化综合体,是一部无字天书。只有深切的懂得,才能深深地爱。我要继续学习研究秦岭,不断把秦岭学术问题引向深入,并普及开去,和全社会及各界人士一起为保护秦岭、共享秦岭、传承秦岭共同努力。”葛安新说话时,眼睛露出的坚毅让人感动。

葛安新是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笔者与他同在一个院子工作,经常看他步履匆匆。偶尔在会场遇见,总是在听他介绍秦岭,或者介绍秦岭国家公园创建相关工作。他潜心秦岭和秦岭国家公园研究,足迹遍及陕西秦岭范围6市39个县。他主持、参与的关于秦岭及秦岭国家公园的5项技术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林业工程协会一等奖、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陕西省政府研究室一等奖、陕西省林业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林业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他在为宣传秦岭、保护秦岭鼓与呼,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秦岭、了解秦岭、保护秦岭。

爱上秦岭

说起秦岭,葛安新如数家珍。笔者忍不住问他:是什么让你如此热爱秦岭?

葛安新说,是秦岭重要的自然区位和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秦岭东达华中平原,西接青藏高原,海拔落差4000多米。秦岭是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三阶梯的生态廊道,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野生动物古北界与东洋界的交汇区,是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带;是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儒释道文化在秦岭融合发展。秦岭横亘东西,奠定了中国中部的地理格局,秦岭作为地理屏障,见证了我国周、秦、汉、唐等13代王朝发展的历史兴衰。宏阔的地域,丰富的内涵,犹如一本无字天书,作为文化人、技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弄清这些问题,这样我们干起工作来才能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深切地认识秦岭,才能科学严谨、全面细致地保护秦岭,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秦岭保护理念。

“为了读懂秦岭,30多年来除了研读资料,我还结合野外调查,注意观察秦岭的自然现象和山水特征。秦岭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我几乎都曾涉足过。其中最难忘的是汉源的考察。”葛安新告诉笔者,汉朝、汉族、汉人、汉字、汉服、汉文化等等,一“汉”到底,这个“汉”,无不与汉江相关。“汉”的本意是指天上的银河。如,样板戏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古人讲“天人合一”,天上有什么,地上也就有什么,有“天汉”一定会有“地汉”,“地汉”就是指“汉江”。《尚书·禹贡》中有“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山在甘肃天水,漾水发源于嶓冢山。但实际上汉源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汉源镇”。“为了弄清汉江源头问题,2017年春节,我和爱人驾车从西安出发,首站安康,再从安康沿汉江一路上索,过汉中市、略阳县,进入甘肃礼县,经过4天的考察行程于正月初六到达礼县嶓冢山。山上白雪皑皑,阴坡道路湿滑泥泞,当我们艰难地爬上嶓冢山顶时,已是夕阳西下,喜悦与疲困交加,眼前群山逶迤,寒风凛冽,夜幕淡淡,遥望山下迎春烟花,眼睛顿时湿润了。”只有走过一遭,看过一次,他才深切地认识到古人著书也有出错的时候。汉源之争越千年,这次考察总算平息了他旷日持久的纠结。

保护秦岭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最高级别。如何规划设计秦岭国家公园?对陕西来讲是一个新课题。2020年6月启动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前期工作,葛安新担任前期工作办公室主任,压力巨大。负责编制设立方案和科考工作的国家林草局规划院6位同志驻扎在西安,葛安新与他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一天,不到下午上班时间他提前到了会议室,打开门的瞬间,眼前的一幕让他万分感动:几名同志有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的几个椅子拼起来躺着休息的、还有的半靠在墙角歇息的,如同电影里战场上临时休息的场景一样。

2020年5月,陕西关中平原已是满目春天,但太白山顶还是大雪纷飞。葛安新陪同国家林草局派出的国家公园考察队深入秦岭考察。“当队员们到达太白山下板寺时,我由于‘高反’严重,被远远地落在两公里之外。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气突变,风雪交加,在完成考察计划原路返回的途中我又落伍了。”葛安新说,带队的同志非常奇怪就问他,你平时上山都非常利索,这次为啥表现这么差?原来,太白山到处是石海,葛安新在石海中穿梭拍摄照片,鞋底被石碴割断,雪水灌进鞋子,他的脚掌几乎完全与石头和冰雪直接接触。这次考察他拍摄照片1000多张,并且发现太白山顶竟然有砾岩存在,完全出乎几十年来地质学家对太白山地质的一贯认识。他拿着照片与西北大学滕志宏教授交流,滕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富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发现。

宣传秦岭

创建秦岭国家公园需要全社会认知、理解和支持。葛安新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大力宣传国家公园有关政策和建设的重大意义。在陕西省委党校、高校、企事业单位演讲30多场次,撰写有关秦岭及秦岭国家公园的论文50余篇,接受报刊、电台采访10余次。利用省林业局主办的“秦岭讲坛”及各网络媒体向全省林业系统、社会各界宣传秦岭国家公园。他还开办了“自然秦岭”公众号,至今已发表文章136篇,解读新政策、发表新观点、传授新知识,综述科技动态,推动工作开展。

被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以后,葛安新心情十分激动。他觉得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秦岭保护事业的肯定。他说:“秦岭还有很多动听的故事,比如秦岭有没有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在什么地方、面积有多大;秦岭为什么会形成北陡南缓的地势格局;秦岭中冰缘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蛇曲地貌、断块地貌、崩塌地貌、地垒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汉江源头袭夺、改道,沧海桑田的巨变是怎样发生的;中华古老文化在秦岭是如何孕育、发展和世代传承的,等等。这些故事以后有机会,我还要一一讲给大家听。”(赵侠)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