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中心党支部召开第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意蕴深远,给全党以方向指引,给人民以信心力量。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保证作用。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更坚定更自觉地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牢记“三个务必”。要在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实践遵循和前进动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生态中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家表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生态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创新举措、科学实施,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在推动天然林高水平保护修复上寻求新突破。立足新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事业需要,抓紧完成《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报批工作,着力做好顶层设计,以建设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为目标,推动天然林高水平保护修复。一方面,着力构建保护发展新格局。科学界定天然林保护范围,实现应保尽保。依据生态区位重要性、自然恢复能力、物种珍稀性等因素,确定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实行精准分类保护。另一方面,积极开创提质增效新局面。遵循天然林生长发育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天然林系统修复,优化天然林结构,加快天然林正向演替,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
二是在完善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上争取新作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准印发的5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精神,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来。全面总结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经验,大力推广典型技术模式。出台具体措施,对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指导各地明确目标和路径,科学编制省级巩固成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实行精准管理,落实各项已有政策措施,提高退耕还林质量效益,切实巩固并发展好退耕还林成果。
三是在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拿出新举措。全面评估国家储备林工程十年建设成效,在《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引领下,制定出台《“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以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以培育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为方向,以创新投融资机制为主要途径,科学布局和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是在协同推进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上找准切入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黄河、长江、青藏高原等重点生态区位,协同推进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谋长远、强基础、促管理,积极研究与系统治理项目相适应的管理举措、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力争推动系统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开展系统治理项目督导调研,总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经验模式。坚持将系统治理作为关键举措,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等与“双重”工程融合发展,为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增强林草底色。
五是在创新生态建设工程管理上找准发力点。加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工程项目监管,探索构建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建设年度验收和质量监管平台,实行项目前期审查、中期建设调度、后期验收评价的全周期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创新管理措施,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任务落地上图,规范作业设计。整合优化重点工程各类验收,减轻基层负担。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和质量评价,提高工程保护修复监测水平。
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高质量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事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汇聚磅礴林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