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的逻辑与路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1-03-01 来源: 辽宁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理论树立旗帜,理论指引方向,理论凝聚力量,理论引领实践。坚持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开创新时代、引领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的宝贵经验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一路走来,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一个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的实践。建党百年来,正是因为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旗帜,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新理论、检验理论,始终坚持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党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政治势力和文化思潮轮番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但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课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国奇迹来自于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披荆斩棘、排除万难,解决了许多前人从未遇到过或从未有效解决的问题;中国奇迹来自于理想信念,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全党全国人民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今天,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和社会主义的“理”,在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至关重要的是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是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作为基石一样,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要义。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整体性把握,着力研究作为理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性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要做到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科学运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任务异常艰巨、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破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也才能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从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下功夫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在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科学理论,也只有深深根植人民才能彰显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从而永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我们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代状况、同人民大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人民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群众掌握理论的过程,也是理论武装群众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理论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真正的人民的理论,不可能是沉溺于无关痛痒的高谈阔论,也不可能是飘在空中的遐想玄思,更不会是不着边际的自说自话,而是必然要面向实际问题和时代课题的活的理论。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理论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而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实际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方案。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蹄疾步稳,就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而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理论内容中国化的过程,也是话语体系中国化的过程。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围绕着中国道路而展开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的争夺非常激烈。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系统而合理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软实力,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所指出的那样,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王宜科 董振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