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学习园地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024-10-0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统筹推进、一体部署,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党中央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中国科学院一以贯之的要求。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科技委会议要求中国科学院“把出成果和出人才更好结合起来,依托重大科技任务,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靠高水平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牵引,加速培养高水平人才,才能为我国赢得战略主动和发展先机。

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目前我国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短板和集聚能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强国建设,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培养体系与时代发展需求脱节。对标国际教育变革趋势,我国高校在学科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体系化不强、系统性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学习,而非创新能力培养。二是高端人才供给与强国建设需求失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4700余万人,其中研究生380余万人。然而,在基础前沿、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部署领域,仍然面临人才严重短缺问题。近期我国正聚焦关键领域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这既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重要举措,更是立足长远开辟新赛道的重要布局,但也要注意避免各高校和各地无序、争抢布局的倾向,防止造成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攀抢人才等新的问题。三是围绕立德树人的育心工作尚待加强。与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相比,“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需要更好地进行传承。当今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只有那些勇于创新和甘于坐冷板凳的人才有可能引领科学的发展,关键核心技术也只能掌握在靠得住的人手里。

强化目标导向,加快谋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中国科学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是新中国科教融合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当前,按照党中央绘就的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中国科学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全院范围内重塑了重点实验室体系,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条”,启动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计划。一是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和高精尖缺人才需求,以自然科学和工程科技领域博士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顶层设计,强化数理等基础学科支撑,打破“分段式”培养界限,构建本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强学科设置与重大任务部署协同联动。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我们正建立完善学科专业快速响应机制,以及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调整与重大任务部署实施的协同机制,努力实现科、教全链条、全要素、全主体的深度、双向融合。三是重塑导师队伍。导师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加强导师培训,强化导师育人使命。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两弹一星”纪念馆建设,举办学生话剧大赛,成立学生宣讲团,把“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周  琪)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