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更高水平的开放,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渐进双轨开放的方式,逐步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部门,实现了稳定和发展的双赢。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通过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服装生产和出口国。201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10多年来,我国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取得巨大成效。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需要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尤其是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指出:“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果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能够同世界各国实现共赢,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要充分发挥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重要作用,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力量,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峰会和民间论坛发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从2015年开始超过50%,2023年达到54.6%。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结构乃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也将加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0.7%;进口2.1万亿元,增长16.4%;服务贸易逆差达到0.6万亿元。因此,必须加快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化服务能力以增加出口。
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要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将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融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随时可能出现。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同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通过与各国互利共赢的贸易往来共享我国发展成果,打破“脱钩断链”图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