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就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健康、服务的复原和提升,进而直接或间接维持生物多样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已经用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并产生了一系列典型做法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等具体实践的方法与路径有待进一步明晰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构成了对生态系统健康和自然惠益的巨大挑战,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福祉以及社会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恢复力的决定因素,为了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全球开展了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引领的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但距离设想的有效保护目标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危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每个压力源都会造成彼此的影响。同步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设定的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须利用综合、系统、协作的解决方案,涵盖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公平地吸纳不同知识体系及适应性管理,通过转型治理实现转型变革。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应对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既可以通过保护、养护、管理、恢复行动提高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健康度和完整性,直接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物种和生境的影响,间接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总体来说,NbS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健康、服务的复原和提升,既是对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生物多样性效果的考量,也是对生态效益和生物多样性的兼顾和协调,进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NbS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势
202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首次定义并推荐 NbS,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就是采取行动保护、养护、恢复、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自然或经改造的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以有效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同时对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恢复力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惠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 NbS全球标准及其使用指南提出的8项基本准则和相应的28项指标,致力于在大尺度上发挥 NbS的潜力和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NbS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了全面的方法体系。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关注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保护地内的保护。NbS关注多功能连接的“景观”,将包括保护区在内的自然景观和生产性景观视为保护兼容连续体,包括从高度保护区到高度人类活动区域的保护需求,以及满足物质、非物质和调节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并满足人类发展需求。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NbS提出基于区域的保护方法,承认当地社区的重要作用,认为自然保护地本身是 NbS的重要载体,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关键地区的生物多样性。NbS的生态系统恢复方法、绿色基础设施、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等均可充分应用于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将自然保护地节点连接形成自然保护地网络,进而有助于统筹实施和协调管理全国或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城市生态系统,NbS提供了包括蓝色、绿色基础设施在内的自然基础设施工具,增加蓝绿空间的面积、质量和连通性,倡导包容生物多样性的城市规划,增强本地生物多样性、生态连通性和完整性,促进城镇空间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等。对于农业生态系统,NbS提供了以恢复自然的方式从事食物生产等可持续管理工具,恢复保护土壤健康和农田生物多样性。
此外,NbS工具包之一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被认为是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大幅增加陆地和海洋受保护面积、推动“3030”目标实现的新型保护工具。OECMs可基于 NbS理论方法,结合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满足生态红线以内、自然保护地以外的点状保护需求,基于保护成效来寻找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潜在OECMs,并将其与土地用途管制有效衔接,以提升栖息地之间的景观连通性为目标,成为保护地之外的自然景观和生产性景观的保护机制。
NbS方法框架除了与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有一致性之外还具有创新性,要求将管理活动与景观规模的规划和政策相结合,彰显了 NbS作为基于健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工具的作用。
——NbS追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目标的协同。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单纯的保护行动不足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可持续发展受阻等一系列全球共同挑战。不同于单纯的保护行动,NbS项目行动包含了以高效利用资源、适应性的方式应对多种社会挑战的内涵。NbS原则和方法中定义的7项社会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防灾减灾、经济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环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应用 NbS协同推进气候与生物多样性行动,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以减缓全球升温,减少其引起的物种分布、物候、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降低由于极端天气增多、气象及自然灾害频发所带来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风险。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保护成果与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转化渠道相对不足,难以调动保护的积极性。而应用 NbS综合考虑干预措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较好地推动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NbS构建了全球生态治理的话语体系。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逐步吸收和采用NbS的原则与方法;在《昆明宣言》中提出,加强应用基于生态系统的办法,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增强恢复力;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明确,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采纳 NbS。NbS也是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目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议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发布报告指出,到2030年有保障措施的 NbS可以为2℃的温控目标贡献37%的减缓气候变化效应,同时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际社会支持采用 NbS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多项挑战,NbS将为未来十年全球治理的关键窗口期贡献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
NbS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直接受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实践。2020年颁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纲领。2021年《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重视运用 NbS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相关工作。
在双重规划的引领下,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不断吸收和融入 NbS,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 NbS本土化,推动形成了一系列 NbS实践。
山水工程根据 NbS的原则与标准,采取将所有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方法,融合了 NbS的景观尺度设计。山水工程通过整体保护、系统治理,采取了一系列 NbS工具和方法恢复退化的森林、草地、湿地、河湖、农田中的生物栖息地及生态廊道,突出对原生地带性植被、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持续改善。
NbS在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已经用于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并产生了一系列典型做法。2021年,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发布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彰显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不断融入NbS的理念和原则。在生态空间,规划提倡保护优先、顺应自然,保护、恢复自然生境的核心区和关键物种,NbS基于生态系统保护和再野化等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了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15个精品案例。在农业空间,规划阐明了 NbS基于生态农业方法能发挥多功能性,维护和增加农田中的自然或半自然生境等缓冲带,强化生物廊道功能,增加农作物本身的多样化和利于农作物生长繁殖的昆虫种群多样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城市空间,采用了 NbS工具提出的绿色基础设施,应用于建设混合型基础设施、优化生态廊道等行动中,将自然引入城市,提升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农业空间和城市空间 OECMs的实践使生态友好农田和再野化绿地成为栖息地,形成不排斥人类活动的共享空间。如基于当地居民信仰建立的玉树云塔村的社区雪豹保护地,观鸟爱好者在农田间倡导的大鸨保护行动,城市中的北京大学校园保护小区等。
深化研究 NbS理论方法与实践
NbS与我国道法自然的传统自然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通过将 NbS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等具体实践,在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与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尽管如此,NbS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尚显不足,其具体实施方法与路径仍需进一步明晰,保护成效还有待进一步考量,相关理论与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新时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围绕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行动目标,NbS作为一个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加人类福祉的综合工具,仍需要深化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是 NbS在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满足人类福祉方面的研究应用,包括 NbS在自然保护地以及保护地以外的 OECMs措施的差异化融合,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在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创新方法,以保持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和惠益。二是 NbS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危机的探索实践,包括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深层交互关系及影响机制,实施 NbS以缓解、适应和减少气候灾害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总结及推广。三是促进 NbS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流化,比如将 NbS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及相关管理政策机制,促进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资源调动和成果推广,引导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年5月23日第3版 作者:罗明 张丽荣 杨崇曜 孙雨芹,第一、第三、第四作者单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第二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