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个月观察拍摄,和田观鸟爱好者陈文杰用无人机在和田县朗如乡桃花村附近一处土崖,拍下鸟中“大熊猫”黑鹳孵蛋、育雏的珍贵画面。据悉,这也是和田地区首次记录到黑鹳成长的影像画面。
4月22日,和田观鸟爱好者第一次记录黑鹳孵卵画面。陈文杰摄
6月18日,在桃花村附近一处高达数十米的土崖上,3只羽翼已呈现黑色的黑鹳幼鸟正在巢穴等待妈妈。不一会儿,黑鹳妈妈飞回巢穴,没等它站稳脚跟,3只幼鸟就围上前向妈妈乞食。待黑鹳妈妈将食物吐进巢穴之后,幼鸟们冲上前,开始大快朵颐。
5月2日,记录到黑鹳夫妇轮流孵化的画面。石凌云摄
“它们现在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估计再过20天左右就要出巢了。”陈文杰说,黑鹳的成长期约70天,预计7月上旬,这3只幼鸟将离开父母外出“谋生”。
6月1日,拍到了黑鹳雏鸟四处观望的画面。陈文杰摄
陈文杰和黑鹳一家的结缘,源于近两个月前一位鸟友提供的黑鹳繁殖信息。“从来没拍到过黑鹳繁殖的画面,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很高兴。”陈文杰当日驱车一个半小时赶到那处土崖,才发现黑鹳巢穴位于高达20至30米的土崖中间,普通相机很难拍摄清楚。于是,他用无人机如愿拍到黑鹳孵卵的画面。
6月1日,拍摄到3只黑鹳雏鸟等待鸟妈哺育画面。陈文杰摄
此后,他又在5月初、6月初、6月中旬陆续往返了4次,记录下黑鹳雏鸟到幼鸟的成长过程。“它们刚出生的时候,羽毛是乳白色的,嘴巴是黄色的,跟家养的小鸡小鸭有点像。再大一点,羽毛颜色开始逐渐变为灰色、黑色。这段时间,羽翼已变成了黑色。”陈文杰说,再过一段时间,3只幼鸟就会跟它们的爸爸妈妈一样,长出鲜红的长嘴和长长的细腿,出落成端庄高雅的“黑美人”。
6月18日,记录到黑鹳幼鸟逐步成长的画面。陈文杰摄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余只,我国有1000只左右,因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6月18日,记录到黑鹳妈妈吐出食物以后,3只幼鸟大快朵颐的画面。陈文杰摄
“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此次记录到的黑鹳繁殖和育雏画面,充分说明和田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阿不来提·买买提说,“近几年,鸟友在和田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策勒县达玛沟国家湿地公园、和田县东方红水库等湿地,都记录到过黑鹳觅食画面。此外,还拍摄到了白头硬尾鸭、彩鹮、白琵鹭、侏鸬鹚、白肩雕等珍稀鸟儿栖息画面。”目前和田地区野生鸟类已达300余种,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鸟类达7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