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自然保护地 > 工作动态

王安东: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

2024-03-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3月11日,2023年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仪式在山东举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副主任王安东榜上有名。王安东是位“80后”、理学博士,石油大学毕业后从事湿地保护事业。1.8米高的山东大汉却不眠不休地小心呵护着引进的30只朱鹮,听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东方白鹳、丹顶鹤的故事,看见他眼里如同说起自己孩子一样闪耀着骄傲的光,让人觉得他获得“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的荣誉是实至名归。

王安东进校园讲解湿地保护知识 王安东供图

“鸟类的国际机场”

“那片白点就是天鹅。”顺着王安东的手看过去,近处蒹葭苍苍,远处有红彤彤的碱蓬掩映。碧波荡漾的一块块水面则是引入的黄河水和泾渭分明的海水,水面泛着的点点白芒,间或在阳光下闪过一道银光——那是天鹅尾羽反射的太阳光。波光潋滟下,水面如同洒下点点碎银。这样诗意祥和的东营,是我们所没想到的,令人很难与以往那个石油城市联系起来。

黄河三角洲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从这里经过的鸟儿达数百万只。 刘月良摄

东营的诗意源于湿地。九曲黄河在跨过9省后,到这里蜿蜒入海,形成一片新生湿地。它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建立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以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15.3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632种,其中鸟类37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

“每年从这里过的鸟儿数量达数百万只”。王安东自豪地说,这里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鸟类迁徙路线,是全球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是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全球重要繁殖地、丹顶鹤重要越冬地和潜在繁殖地,也是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最大的迁徙停歇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 刘月良摄

这里植物资源同样丰富,拥有野生植物411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是保护区一大亮色。此外,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分布面积达7.46万亩,整个保护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1994年被国家列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保护地点之一,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以及河海交汇形成的自然景观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标志,也是最具生态意义与保护价值的根本所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界而来的王安东一头扎进湿地保护的大事业中去,也就不难理解了。

东方白鹳的故乡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之乡。东方白鹳这种鸟可以说是湿地保护修复的晴雨表。”据王安东介绍,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很明显。“2002年之前来保护区的东方白鹳还很少,后来随着保护区的湿地用水得到补给,2003年东方白鹳开始在这儿筑巢,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原来全球东方白鹳的数量还不到3000只,现在在我们保护区繁殖的东方白鹳就有3000多只了,全球数量已经超过万只了。”

近年来,保护区先后实施17个湿地修复工程,开展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原生植物保育、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到保护区繁殖的东方白鹳越来越多。2022年,东方白鹳在这里繁殖152巢、470只幼鸟。往年仅能观测到不足百只的丹顶鹤,如今也能观测到330余只。

王安东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着东方白鹳的趣事儿:东方白鹳筑的巢比较高,加上每年不断修缮,有的离地达10多米。因为高,一般鸟也不敢惹它,所以成活率能超过95%。东方白鹳一窝有4只,成鸟轮流孵化,需要喂养60天才会离巢。但成年之后的东方白鹳则不会跟着父母,而是各奔东西。

丹顶鹤则相反,会一直跟着父母,一般是一家三口在一起,两个大的带着一个小的,如果生了老二就会把老大赶走。

“黑嘴鸥在地上做窝,一刮风一下雨,蛋就不知哪去了。所以尽管筑巢有5000对,活下来也就2000到3000对。鸻鹬则是在地下做窝……”

这种熟稔的“育鸟经”,来自王安东和他的同事们十年如一日地开展大量基础研究与创新应用研究。近年来,保护区创新鸟类监测新技术,建立起了智慧监测网络。只要一有时间,王安东便会钻到监控室,仔细研究鸟儿的习性和需求。王安东和同事们全面研究了东方白鹳、黑嘴鸥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为栖息地营造、恢复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东营市建设“东方白鹳之乡”“黑嘴鸥之乡”作出很大贡献。同时,他们组织鸟类专项调查研究,在鸻鹬类、鹤类保护上有重大突破,监测到306只丹顶鹤、248只白鹤在此越冬,打破了山东省丹顶鹤、白鹤越冬纪录。

让朱鹮回归齐鲁

王安东心心念念的,还是朱鹮在黄河口湿地的野化放归。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王安东介绍说。

山东是朱鹮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为了促进朱鹮种群的发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商定,在黄河口湿地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2022年12月13日,20只朱鹮在王安东的一路护送下,从1300公里外的陕西洋县来到山东东营,与从北戴河朱鹮繁育基地来的10只朱鹮一起在黄河三角洲安了家。

“通过黄河口朱鹮野化放飞研究,一方面填补朱鹮野外种群在华北历史分布区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空白;另一方面,建立一个适应淡水和海水混合环境的种群,探索朱鹮对滨海湿地的觅食适应能力,极大地拓展朱鹮的分布空间。重建华北历史分布区首个朱鹮野化放归种群这一创新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王安东说。

朱鹮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水质。为了让朱鹮更好地适应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环境,为之后的野化放归做准备,王安东和同事们煞费苦心,为朱鹮营造了一个既有淡水湿地、又有盐沼湿地的类似黄河三角洲的“小环境”。保护区里灌木、芦苇、柽柳遍地,朱鹮不仅可以愉快地玩耍,睡得也舒服。为了让朱鹮尽快适应当地的环境,大家还特意准备了它们最爱吃的泥鳅和面包虫。入夏了,怕朱鹮中暑,工作人员又贴心地拉起了遮阳网。为了照顾好朱鹮,王安东曾经有两个月没回家。住的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子,没地方做饭,更不用说洗澡,周围都是芦苇环绕的湿地,条件非常艰苦。

目前,新“移民”的朱鹮适应良好,有几对朱鹮已经开始产卵孵化。尽管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王安东和同事们对黄河三角洲能重新成为朱鹮的家园有信心。

迁徙的鸟儿飞过潮汐树景观。 赵文昌摄

有付出,亦有收获。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65种,数量增加至数百万只。这些慕名而来的鸟儿是对湿地保护者的最大肯定,而倾情投入10年的王安东也收获了很多: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发明专利6个,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个。前不久,王安东本人获得了2023年山东省“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的称号。

谈到未来,王安东和同事们有着更远的计划,“朱鹮的野化放归只是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部分,加强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打造更完善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唐秀萍 赵坤 陈艳梅)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