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院助力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像登陆央视《秘境之眼》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5-09-16 来源: 中南调查规划院
【字体: 打印本页

9月8日、11日,由中南院国家公园处技术人员在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珍贵野生动物影像在央视《秘境之眼》栏目播出。两期节目集中呈现了该保护区丰富的高原生态景观,其中红外相机所记录的川西马鹿、马麝等活动画面尤为瞩目,雪豹、猕猴、中华鬣羚、猞猁等多种珍稀物种的野外踪迹也得以精彩展示。

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堪称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所。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99种,分属23目62科,其中包括超过6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令人惊叹的是,保护区内曾通过野外自动相机记录到金钱豹、雪豹、猞猁、豹猫“四猫同域”的罕见生态现象,充分彰显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节目中重点呈现的川西马鹿(又称白臀鹿)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寒珍稀物种,以其“雌性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著称。其体型较其他马鹿更为矮壮、腿略短,却敏捷善奔,尤其适应陡峭复杂的地形。另一主角马麝为体型最大的麝类,后肢修长且肌肉发达,极擅跳跃与奔跑。它们行为谨慎,具有固定的活动区域与路径,常以气味标记领地与路线。雌性马麝的发达腺体不仅在繁殖期发挥吸引异性的功能,更是其维系社会行为的关键。

中南院长期承担该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调查与监测任务,本次节目中大部分影像资料均由中南院技术人员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并整理提供。这些第一手的监测数据与影像成果,不仅为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了原始依据,更生动反映出健康与丰富的藏东高原生态系统。从“四猫共存”的奇观到199种脊椎动物的稳定栖息,都充分印证该区域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下一步,中南院将继续发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优势,持续深化对高寒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研究,为推动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守护高原珍贵生态遗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敖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