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按山系、分流域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工程区内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三北’工程因地制宜采取造林种草、封育飞播、封禁保护等措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亿亩,工程区超45%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陕西省林业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昝林森委员介绍。
昝林森担任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期间,始终关注着“三北”工程的进展。“我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尽管‘三北’工程治理成效举世瞩目,但在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上还有差距,缺乏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的理念,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生态用水配给严重不足,也成为‘三北’工程植被建设的‘卡脖子’问题。工程区树种选择与配置不当,农田防护林退化问题突出。”
昝林森建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三北地区各级林草机构建设,优化调整水资源分配体系,统筹安排“三北”工程生态用水份额。推动中央企业参与三北生态建设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生态建设纳入强制性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中央、省区和区域性的“三北”工程协调机制作用,彻底解决条块分割、分散治理的问题。
科学评估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做到“四水四定”。三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旱区产业要发展,生态要保护,既要权衡人口、行业、地方利益,也要统筹全流域、全局性研判,妥善解决三北地区农林水矛盾问题和“三生”水资源分配矛盾。
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有限水分可持续利用。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加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乔灌草优化配置研究。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基于光伏产业的现代节水设施农业。尽快开展三北地区生态本底基础调查和数据归一化整编,摸清三北地区水资源家底。(黄山 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