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在自然肌理中雕琢生态诗篇

2025-07-0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自然肌理中雕琢生态诗篇

——南京林业大学严军教授的生态设计实践

江苏南京燕雀湖旁,池杉林的金红倒影与“台想昭明”景点相映成趣;江苏溧阳1号公路上,“神女之心”观景台与天然竹林共同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故事;安徽马鞍山长江岸线修复工程中,薛家洼的工业遗址蜕变为江豚跃动的生态长廊——这些空间叙事的背后,是南京林业大学教授严军“本于自然,融于自然”设计理念的生动实践。

严军是南京林业大学培养的首位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足迹遍及江苏、安徽等地,用系统思维勾勒出一幅幅生态与发展共荣的画卷。

与自然对话:唤醒生态基因

2004年,江苏省为迎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启动了南京梅花山公园南扩项目。作为南京中山园林设计院的总顾问,严军与南京中山园林设计院共同承接并完成了这个项目。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梅花谷公园山景富余而水景不足,便顺应地形、引水至公园南部,形成了今天的燕雀湖。为丰富湿地景观,团队还在燕雀湖中南部设计并种植池杉、水杉、落羽杉、中山杉等乡土树种,使南扩湿地景观与梅花山、梅花谷公园融为一体。

南京燕雀湖秋日风光

此外,严军还带领团队复活了“台想昭明”“商飙别馆”等人文景观,让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在秋风中对话。这片“会呼吸的湿地”后来成为“新时代钟山十八景”中唯一现代自然景观,每年秋季吸引数十万游客打卡,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早期范本。

2017年,在江苏省溧阳市乡村旅游道路发展的规划中,严军团队以“借景串联、节约高效”的理念为其乡村旅游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溧阳一号公路

严军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场地禀赋,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让自然做功”的生态理念,尊重场地乡土风貌,采用自然式设计,以最小干预原则整合绿道沿线资源。团队将神女湖山林中天然的“爱心”造型竹林、千亩茶园等自然肌理巧妙转化为观景平台。在神女湖观景平台设计中,以“神女飘带”为灵感,提取其蜿蜒曲折的形态,在天路尽端设计了形态飘逸的观景平台;“神女之心”景点则选择附近视线开阔的茶场作为观景点,观景平台采用“箭头型”平面构型,指向“爱心”,与爱情主题契合,且采用架空设计,最小程度干预原地形植被,保护场地原有自然状态。同时,以“彩虹线”标识勾勒乡村道路脉络,既保留了田园野趣,又注入现代美学。

这条全长300多公里的“彩虹公路”,串联起几百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2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造出“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诗意图景。

项目竣工后成效显著,公路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还获评“全国最美公路”与“乡村振兴典范”。

与山水对话:重构生态秩序

2019年,严军团队接手安徽马鞍山长江东岸整治项目时,眼前是长达23公里的“工业疤痕”:码头林立,固废堆积,破旧的渔村与杂乱的滩涂交织,将长江的身影遮掩得严严实实,“临江不见江”成为市民心结。

长江沿岸生态修复不应只注重沿岸的景观营建,而是建立科学系统的生态修复体系,注重源头、过程和终端三者之间的联系,从源头控制、过程管控、终端修复,构建全区域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重构人、城、江的生命共同体。

如何进行长江沿江区域的系统修复?源头控制首先是对马鞍山长江水源的两个源头控制。一是对东部山区森林资源进行总体保护,形成较好的生态屏障。严军规划在东部山区进行适度林相更新,增加叶面积指数,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进行管控。二是对于石臼湖,主要根据现状及立地条件,丰富水岸交接带植物,建立防护林带。过程管控则要疏通水系脉络,加强生态蓝道建设,重点修复水陆交错带,点染河道的生机活力。终端修复需突破岸线局限,将视野扩展至城市整体生态安全格局。

马鞍山长江东岸生态保护项目

同时,在植物配置方面,保留原有杉木林、杨树林,补植池杉、中山杉等耐水湿树种,构建起一道复层混交的绿色长城。这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系统治理,实现了从“景观美化”到“生态重构”的跨越。

薛家洼区域的华丽蜕变,堪称这场生态修复征程中的典范之作。昔日,这里是986亩被码头、固废堆场占据的滩涂,一片荒芜杂乱。严军团队与各方携手,对这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道路得以精心修复,湿地与绿植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今,这里已化身为“推窗见江、飞鸟翔集”的城市生态客厅。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实地考察,对薛家洼的生态理念给予了高度肯定,这无疑是对马鞍山长江生态修复工程的巨大鼓舞。2022年,该项目成功入选央视“大美中国”安徽篇,成为“共抓大保护”理念在实践中的生动注脚。

与产业对话:绘就共富图景

在长三角的沃野之上,严军团队于2021年挥洒创意,设计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徽和县0号公路。这条公路以“0”字形环线巧妙串联滨江景观与蔬菜产业带,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自然之美与产业之兴紧密相连。

设计之初,严军团队便摒弃了追求视觉冲击的景观工程思维,转而以“生态+产业”为核心理念,将公路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生态画笔”,让公路不仅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成为了农产品展销的活力走廊。

如今,和县0号公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入选全国首批“助力乡村振兴公路”优秀案例。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路通百业兴”的深刻内涵,展现了风景园林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从长江之滨到江南丘陵,严军始终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无法为法”的十六字原则,践行系统治理的生态理念。他的设计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为美丽中国建设镌刻下属于风景园林人的绿色注脚。(谌红桃 刘雨辰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