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安徽天长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机制

2025-07-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算好绿富双赢经济账

——安徽省天长市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机制

林下经济是安徽省天长市的林业支柱产业。2024年,天长市林产业生产总值47.34亿元,其中发展林下经济9.92亿元。

今年上半年再上新台阶。

全市林产业生产总值达28.47亿元,其中林下经济6.15亿元,同比增长6.17%。

“发展林下经济,一定得算好绿富双赢账。”天长市林业局局长赵成刚介绍,近年来,天长市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领域持续发力。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已经培育出品类丰富、业态多元的产业体系,盘活了林业资源,拓宽了林农增收致富渠道,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变沉睡资源为增收源泉

6月,天长市金集镇马塘村2000多亩林下茶园迎来夏茶采收季。茶农们挎着竹篓穿梭垄间,掐采着夏茶。

“通过林权流转盘活资源,村里建成2000多亩林下茶园,年产干茶4000公斤,年产值突破330万元。”马塘村党总支书记吴建民说。

近年来,天长市深化集体林改,流转林地5.49万亩,颁发林业经营收益权证107本,通过推进产业园建设、撬动银行资本服务于林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构建起权属清晰、流转有序的林业经营体系。

面对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天长市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累计争取林权贷款授信2亿多元,精准滴灌中药材、经果林、苗木和茶产业等林下经济领域,破解林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去年,天长市祥马春茗茶有限公司因资金短缺陷入经营困境,得益于林权抵押贷款新政,企业及时获得350万元信贷支持。“贷款资金打通销售堵点后,我们今年春茶销售额增长近四成。”公司负责人何祥琴说。

今年,天长市出台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等专项文件,启动林权登记数据库建设,同步推进草庙山生态茶叶园、长山苗木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森林旅游+茶文化+苗木+花卉+养殖”的林下经济新业态。随着各类林下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速,天长市绿色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正加速打通。

全市60.06万亩林地资源持续释放新活力。

创新推出小微产权分割登记

夏日,大通镇5000亩樟树、池杉、石楠、紫荆景观林苗木基地一片葱茏。苗木间,一群群土鸡土鸭正悠闲啄食。

“可别小瞧这些鸡鸭,它们可是我们免费的劳动力。”苗木基地负责人王业桃拿着尺子,测量着樟树苗的树高和树围。

8年前,这里是一片低质低效林,土壤硬化贫瘠、树种老旧杂乱,亩均年产值不足280元。“过去植造的榆树、槐树、杨树等老旧品种产出效益低,林农们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巡山护林。”王业桃说。

曾经从事木材加工的王业桃,在经营路径转向之际,流转承包下这块林地。在江苏省林业科学院专家指导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坡地改造”方式对林地土壤进行改良优化,分批砍伐掉老旧树木,引进池杉、樟树、石楠、紫荆等经济、景观类苗木新品种,建成眼前的苗木基地。

王业桃成功了。目前,基地总面积约5100亩,种植池杉、樟树、石楠等苗木200多万株,成活率超98.5%,综合产值近10亿元,成为皖东地区规模居前的苗木基地。

基地通过苗禽循环模式,提升了综合产值。以每百亩林地投放40只鸡鸭的标准,基地养殖10多万只家禽,节省了70%以上人工除草、施肥等培育成本,还减少了近40%养殖成本。同时,林下纯天然养殖的家禽成了抢手土货,土鸡土鸭每公斤高出市场价格30元,每年家禽、禽蛋销售额近千万元。

政策同时给力。为助力苗木产业发展,天长市创新推出小微产权分割登记,客户认购60株苗木(约0.09亩)以上可办理不动产权证。认购的苗木可继续留在基地,按每年每株20元的标准,委托基地代为管理。此外,客户还可通过苗木交易微信小程序进行转售,目前交易流水量已达60万株。

苗木基地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王业桃介绍,基地一次性支付35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金和水电配套费,带动250多户农户参与基地劳务和建设,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定期组织林业大户和脱贫户参加苗木培育和林下养殖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构建林下产业发展网络

“如今除了巡山,我还有个新任务,就是种药材。”冶山镇生态护林员李玉堂望着长出新苗的柴胡、苦参、仙鹤草、野菊花等中药材,满是期待,“加上巡护林工资、种植补贴及日常务工费,年收入达到9万多元。”

2020年,刚刚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李玉堂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2024年,天长市鼓励护林员在林下种植中药材,老李积极响应,自家15亩林地全套种上了柴胡、苦参等中药材。

林农管理林地里套种的中药材

“我们将全市林地按网格划分,吸纳485名脱贫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固定工资有9500元。”天长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胡洋介绍。

护林员工资有限,如何既让脱贫户就近就地实现增收致富,又能推动产业发展?

天长市创新发布“林长+护林员+科技员+产业”推广项目扶持方案,通过林长统筹协调、护林员主体实施、科技员全程护航、产业链价值延伸协同模式,构建起林下产业发展网络。将当地盛产的柴胡、苦参、白术、仙鹤草、野菊花等中药材作为林下产业推广项目,由市林业局统一供应优质种子、种苗,对护林员按每亩1000元至15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并提供市级专家包镇(街道)指导、镇(街道)技术员全周期免费实地技术引导、村级“土专家”同步辅导的三级技术服务。目前,全市首批25.84万元林下套种中药材扶持资金已下发到位,惠及247名护林员。

“‘林长+’机制的实施,实现了多方共赢。”胡洋说,“全市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上升9%,产业效益可观。白术4年后亩收益可达6万至8万元,是传统林产业的12倍。”

目前,天长市护林员巡护率从78%提高至95%,森林火灾发生率与去年6月同期相比下降70%。今年,全市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突破2.15万亩,带动就业2300余人。“下一步,全市将积极探索‘林业+种养+旅游+康养’发展模式,创新方法和措施,打好林下经济生态和特色牌,重点开发林下种养、森林康养、生态观光等产业项目。”赵成刚表示。(胡斌 高健 高启兵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