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行走在赣鄱大地,苍翠松林连绵起伏,绿意奔涌。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态画卷背后,凝聚着一场历时5年、关乎千万亩松林存亡的“艰苦战”。
“十四五”以来,江西省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目标,举全省林业系统之力,打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战。一组数据印证着这场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全省实现县级疫区、乡级疫点、疫情小班、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五下降”,累计拔除疫区6个、疫点166个,庐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重现无疫松林的健康风貌,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坚实生态屏障。
林长领航,四级联动织密防控“责任网”。松材线虫病防控,首要在责任落实。江西将防控重任深度融入林长制改革大框架,构建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严密履责体系。
高位推动层层压责。江西省政府连续四年下达目标责任书,防控任务逐级分解至乡镇一线,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齐抓共管格局。
“林长+”创新协同。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林长责任清单。南昌、九江、赣州、宜春等地创新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打造行政管理、刑事惩治、法律监督、司法判决“四长联动”防控新格局。2022年以来,仅赣州市检察院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4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28件,司法利剑为基层防控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法规双保障。《江西省林长制考核办法》将防控成效列为关键考核指标,指挥棒作用凸显;新修订的《江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则为科学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盾牌。
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开出科学“处方药”。面对复杂疫情,江西勇于探索,成为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并实践“分区分级分类”防控策略的省份,独创“清、保、改、封、补”五字技术方针。
分区管理精准画像。依据疫情严重程度,将区域科学划分为重型疫区、轻型疫区、重点预防区、一般预防区,因地制宜,分类施治。
五字方针靶向发力。“清”除病源:严格执行疫木除治“510清干净”标准(伐桩高度≤5厘米,1厘米以上枝桠和死树全部清零),采用集中清理与即死即清双轨并行,切断疫情传播源。“保”护重点:运用打孔注药、释放天敌花绒寄甲、无人机飞防等“组合拳”,为名松古松、景观松林及重要大径材筑起生命防线。“改”优结构:将除治与森林质量提升、低效林改造、油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疫情发生区域改种阔叶树种,优化生态系统。“封”锁险地:对偏远难及区域实施疫木严格封锁,辅以生物与药剂措施,确保疫情“画地为牢”。“补”强生态:在生态脆弱区或因除治采伐导致林分密度下降明显的区域,补植乡土珍贵阔叶树、彩色树种,加速林分修复,提升生态韧性与景观价值。
五个到位,闭环管理筑牢防控“防火墙”。江西省防控成效系于细节,通过狠抓“五个到位”,构建起全链条、无死角的闭环管理体系。
监测预警“天罗地网”。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地面巡查”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十四五”期间,卫星遥感监测覆盖1400万亩,无人机巡查近300万亩。监测数据精细落图至小班,并与森林防火巡护并轨,打造“防火防虫”一体化监测体系。
疫木除治“质效双控”。创新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制,五年累计评价小班超3万个、面积400余万亩。建立全国首个防治组织“红黑榜”,353家作业单位、177家监理机构在阳光下运行,12家红名单树立标杆,62家黑名单被公开警示。
疫木监管“数字铁笼”。江西省是全国最早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疫情监管的省份之一,自主研发“林草生态感知松材线虫病精细化监管平台”,2025年即录入疫木除治数据200余万条,监管数据1.72万条,实现疫木“采伐-转运-利用”全链条数字化追踪,239家加工企业尽在掌握。
检疫执法“重拳出击”。庐山、三清山等重点景区周边设立8个临时检疫检查站,筑牢重点区域检疫防线。连续开展“春雷”“护绿”“绿剑”及跨部门“护松”行动。“十四五”期间查处检疫案件209起,移送涉刑案件12起。2021年贵溪市成功截获全国首例加拿大进口花旗松携带活体线虫案例,获得国家林草局、海关总署高度肯定,有效阻击境外疫源入侵。
技术培训“强基赋能”。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十四五”累计培训近千人次,全省专职检疫员队伍壮大至近1300人。2025年创新开展“松材线虫病鉴定技术跟班培训”,手把手教学,当前已完成跟班培训8期,持续提升一线战斗力。
守正创新,政策与技术激活“新动能”。攻坚克难,创新是破局关键。江西在政策松绑与技术创新两端发力,为防控工作注入澎湃活力。
政策创新,“严管”与“活用”的平衡术。在“严管”疫木前提下,大胆“放开”合理利用路径。针对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南康家具产业受松材线虫病防疫政策影响,年进口松木板材300万立方米无法利用的困境,创新设立全国进口松木板材利用试点,建立二维码溯源制度,打通产业发展“任督二脉”。江西省借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开疫区集体林内成(过)熟湿地松采伐,当前已盘活资源13.6万亩。在抚州、赣州探索非疫点乡镇松林改造(如抚州完成马尾松林改造2811亩)和疫情除治试点,创新实践“疫情防控+”模式,与林下经济(茯苓种植等)、油茶产业、国储林建设、生态修复深度融合,变防疫压力为发展动力。
技术创新,科研与实践的协奏曲。聚焦庐山保卫战,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重点区域(庐山)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通过“精准监测、精准防控、强化监管”三位一体策略,庐山核心景区实现“无疫情”,庐山市疫情发生面积较“十四五”初骤降80%,为名山胜景守护提供“江西方案”。
行至“十四五”收官冲刺的关键节点,江西已全面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收官年”攻坚提升行动。站在守护三千多万亩松林生态安全的历史关口,江西以“锚定目标,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持续书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答卷。(钟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