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山银花,如何绽放出19亿元的综合产值?重庆市秀山县以一部开创性的地方立法给出了答案。
今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山银花产业发展条例》获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条例》的实施将为秀山25万亩山银花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助力2.8万花农实现稳定增收。
25万亩山银花规模居重庆首位
秀山县种植山银花历史悠久,是全国山银花主产地之一。为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近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将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
山银花采收现场
为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秀山县设立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编制了《中药材发展规划(2015—2025)》,重点打造以山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同时,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新构建一项奖补金、一份保险金、一个保收价的政策保障体系,从种植、加工、品牌建设到市场营销等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支撑体系。
“目前,钟灵镇进入丰产期的山银花面积1.2万亩,预计今年鲜花产量能突破200万公斤,产值达1400余万元。”钟灵镇镇长牟红贵介绍,全镇11个行政村共有2400余户发展山银花产业,户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
近年来,秀山培育了以山银花为主导的“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覆盖隘口、钟灵、龙凤坝、妙泉、岑溪等16个乡镇(街道)2.8万农户,带动花农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隘口镇坝芒村为例,全村2/3的群众参与了山银花产业,共计发展山银花种植基地8000余亩,去年产出鲜花160万公斤,种植农户收入达1340万元,采花务工收入380万元,全村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如今,秀山县25万亩山银花基地规模居重庆首位,跻身全国前列。
产量占据全国市场总量1/3
山银花的丰收,仅是秀山山银花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秀山县布局“良种育苗—标准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蓝图。
工人打包山银花产品
秀山县培育的山银花优良品种3年就能达产,亩产能达到250—400公斤,群众自主发展积极性大幅提升。引育海王生物、红日药业、圣百灵药业等26家龙头企业扎根,涌现出82家产地初加工厂、135家专业合作社。
产业链的延伸,催生了山银花茶、山银花水、山银花牙膏等10余种药食同源新产品,推出了“三诚特饮”“秀山清”等饮料,实现产业综合产值19亿元。“今年,我们新添了加工设备,加工能力较去年提升了30%。另外,除了布局传统线下大宗商品市场以外,还在探索线上销售模式。目前,每天有近万单的山银花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圣百灵药业董事长伍腾介绍。
“政府引路,企业铺路,我们花农只管踏实种好花。”花农张玉香说,她家发展了100亩山银花,预计今年收入能超过10万元。
目前,秀山山银花已入选国家级中药材优势产业集群,山银花被纳入重庆市重点打造的“渝十味”中药材品牌,其产量占据全国山银花市场总量的1/3。
一部条例保障产业发展
秀山山银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支持。
“历经两年多的调研论证、审议修改,《山银花产业发展条例》今年正式通过。自此,秀山县的山银花产业发展有了法治支撑和保障。”秀山县人大监察法制委主任委员田小林表示。
《条例》清晰勾勒出山银花产业发展的法治路径:一是要求县政府将山银花产业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二是建立紧密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红利惠及种植户。三是规范全链条管理,涵盖种质资源保护、种苗规范、绿色生态种植、加工提档升级、仓储物流建设、市场营销拓展、质量追溯体系构建。
秀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白开锋介绍,接下来,秀山县将加快构建“一山两盖优势区、一园多区加工区”百亿级中药材产业链,着力打造现代中药材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聚力发展山银花百亿级产业,推进“武陵药都”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秀山在全国中药材产业中的地位。(姚华顺 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