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时间节点,天安门广场的景观花篮见证着“美丽中国”的繁荣发展,长安街的“一路繁花”记录着新时代的画卷。
作为首善之区,“十四五”以来,北京园林绿化部门坚持将生态建设“软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硬支撑”,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人民生活,以生态底色擦亮首都发展成色,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5年,青山常在。蔓延的绿荫大大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舒适的宜居环境背后是两轮百万亩工程完美收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动。全市5年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40处万亩以上的大片森林让平原绿海与山区绿屏衔接交融。健康的森林系统不仅是城市的天然空调,更成为储碳的“绿色银行”。随着绿色生态空间的持续扩大,北京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这5年,鸟兽争鸣。当黑鹳的羽翼掠过十渡的峭壁、当麋鹿漫步在南海子湿地,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的79处自然保护地串联成网,城市中558处自然带编织起生机勃勃的生物多样性网络,整合起覆盖京华大地的“生命共同体”。“十四五”期间,全市野生动物从596种增长至620种,和美永续的生态理念蔚然成风,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名副其实。
这5年,千园脉动。“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愿景变为生活日常。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十四五”目标提前超额完成。通过科学拆除围栏,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全龄友好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绿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市民。随着《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的出台,北京将以绿道为脉络,统筹休闲游憩资源,营造各类游园场景,激活绿色消费引擎,打造城市的“绿色活力中心”,进而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园游憩体系,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这5年,花园相约。北京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以来,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治理。全市范围开展绿化彩化立体化,打造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四季风貌,亮出大国首都的气质与颜值。建成朝阳日坛、海淀曙光街道等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东城花市大街、石景山五里坨东街等城市画廊100条,营造了海淀桥凌霄花墙、木樨地桥下生境微花园,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及城市家具建设“金角银边”微花园100处,实现街景向园景升级。推出花园四季文化品牌,引领园艺进家庭,推动实现覆盖市民生活的花园场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扩绿、兴绿、护绿任务高质量完成,提质、兴业、利民新蓝图徐徐展开。目前,《北京市“十五五”时期花园城市建设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将更好地传承自然山水格局,彰显首都特色风貌,加快建设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天然花园、特色鲜明的和谐花园、全龄友好的共享花园、舒适宜人的生活花园,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尚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