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大美兴安 > 工作动态

大兴安岭盘古林场:黑木耳“种”出林区发展新前景

2025-07-17    来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结合自身实际,将黑木耳产业作为重点方向,通过务实举措推动产业落地,让企业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模式,凝聚发展合力。盘古林场实行“党建引领+职工参与”的合作模式,清晰划分林场与职工的职责。林场不仅提供恒温恒湿的菌种培养场地和栽培基地,还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聘请食用菌专家定期到场指导,及时解决从菌包制作到生长管理的各类技术难题;职工则专注于黑木耳的栽培和日常养护。这种分工明确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产业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职工参与,筑牢产业根基。今年开春后,林场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对原有木耳基地进行修整改建,新建灌溉管网、修缮养菌棚,改善栽培条件。同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黑木耳长势,记录温湿度、菌丝生长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职工王君凯最初对栽培黑木耳有些犹豫,只领了500袋试种,在林场的技术支持和专人指导下,他精心管理着每一袋菌包,看着黑木耳长势越来越好,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技术员每天都来看,啥时候该通风、啥时候要喷水,说得明明白白,跟着学准没错。”如今,像王君凯这样的职工越来越多,他们跟着学技术、认真做管护,黑木耳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年初以来,盘古林场共生产黑木耳菌包11.5万袋,其中,5万袋由林场统一出售,6.5万袋由职工通过挂袋、地摆两种方式栽培。目前,首批采收的黑木耳已上市,林场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职工们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下一步,盘古林场将继续加大黑木耳产业的投入力度,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让黑木耳产业持续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段明琦 于健)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