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植物保护 > 保护动态

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在山东举办

2025-10-2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10月21日—22日,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在山东省东营市举办。来自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地管理司、湿地管理司,日本环境省,韩国气候、能源与环境部,澳大利亚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与水资源部的代表及四国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分享了四国鸟类保护政策和双边协定执行情况,并举办6场双边会议,针对黑嘴鸥、黑脸琵鹭、白额燕鸥等重点鸟类保护以及陆鸟监测、海滨鸟类保护等议题开展讨论,就进一步加强鸟类监测合作和信息交流、深化保护科研合作达成一致。

会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四国代表分别介绍鸟类保护政策。中国持续加强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通过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协同保护机制、高压打击违法行为、强化旗舰濒危物种保护、加强国际合作、广泛宣传教育等多元化措施,强化系统治理,不断提升候鸟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日本环境省自然保护局设置专门部门保护候鸟等濒危动物,并开展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制定自然保护法、濒危野生动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1000个鸟类监测站点助力保护工作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韩国气候、能源与环境部自然保护局设置生物多样性处开展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成立国家候鸟保护中心,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近年来候鸟及栖息地保护成效显著,候鸟越冬食物供给得到保障。澳大利亚将候鸟保护作为国家法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政府保护机构、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优先保护物种和恢复计划等方式强化候鸟保护,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支持4种迁徙海滨鸟的研究项目、开展国家环境科学计划项目。

会后,与会代表前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黄河口管理站进行野外考察,实地了解保护区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情况。

中国高度重视候鸟保护国际合作,早在1981年就与日本政府签订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成为全球较早通过双边协定开展候鸟保护合作的国家之一。之后,相继与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新西兰签署双边候鸟保护协定。

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深化了四国在候鸟保护领域的互信与合作。与会代表对中国在湿地修复与鸟类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高度赞赏,一致认为候鸟保护工作需要多国多方携手合作,中国经验对全球滨海湿地保护与候鸟栖息地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张萌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