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注:2025年8月,四川省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民警联合护林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内进行巡护任务。
央视网消息:10月27日是第九个国际熊猫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群山深处,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所长韩代明再一次踏上前往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之路。当地老乡亲切地称他为“熊猫警长”。这个称呼背后,是他4年多来穿行于高山深谷,对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生态的默默坚守。
王朗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核心地带,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对韩代明而言,这里的每一片林地都需“盯紧”:四月融雪,需防范有人携带火种进山,也要警惕野生动物觅食时受扰;冬季则要严防盗伐行为。这一次,他选择的是一条新路线——从牧羊场到三道坪,全程10公里,海拔从2300米攀升至4300米。尽管巡护强度大增,但这条路线对监测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具有关键意义。

图注:2025年5月,四川省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民警联合护林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内进行巡护任务。
与韩代明同行的,是保护区巡护员罗春平与梁春平。二十多年来,两人用脚步丈量了4万公里巡护路,磨破的鞋履堆成小山。四载相伴,韩代明跟着他们走遍了保护区的沟壑梁峁,累计巡护里程超过2000公里。罗春平获评“中国好人”的那天,韩代明拍着他的肩膀笑言:“以后继续搭伙,咱们一起走个‘十万里巡护路’!”
光靠脚力远远不够。在县公安局的支持下,韩代明推动构建起“科技护林”的新型生态警务模式。如今的王朗,约480台红外相机隐于林间,50多个智能卡口守住要道,2台无人机巡天观测,6处无人机自动巡防机房严阵以待——一套“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逐步成形,实现对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以及林火、人为活动的实时监控。
今年9月底,九绵高速通车,平武成了热门旅游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韩代明更忙了。他总跟同事们说:“游客多了是好事,但生态不能丢,这是咱的根。”他带着民辅警往村里跑,在坝坝会上跟老乡们讲保护生态;去学校搞自然研学,教孩子们认熊猫、护树木;重点工程动工前,他提前去排查生态隐患,就怕伤了这片山的元气。
站在三道坪的高处,韩代明望向远方绵延的林海。他深知,脚下的每一步路、布设的每一个监测点、说出的每一句劝导,都是对“守护”二字的践行。这份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跋涉,而是一群人的接力,是科技与人力协同的合奏,更是对绿水青山的郑重承诺。(报道员 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