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全境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属全国主要候鸟迁飞通道区域。全省分布有鸟类523种,包括候鸟393种,占全省鸟类种数的75.14%。近年来,湖南牢记“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的国际承诺,认真履行鸟类资源大省和鸟类迁徙通道的使命担当,创新举措、多维共振推进“千年鸟道”保护。
坚持高位“推”,各级林长巡林督导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鸟类保护工作,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毛伟明、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分管副省长陈竞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部署加强鸟类保护。两位省级总林长共同签发《关于开展候鸟保护专项行动的令》,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禁止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通告》,先后两批次划定候鸟迁飞通道重要保护区域20处。
2025年,省林业局召开全局及全省林业系统鸟类保护工作会议10余次。省林业局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将鸟类保护作为底线工作来抓。各市州高度重视鸟类保护,永州等9市、蓝山等5县(市、区)印发加强鸟类保护的林长令,各级林长纷纷开展候鸟保护巡林督导,五级林长抓候鸟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注重左右“联”,跨区域跨部门协同
鸟类保护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湖南注重联合推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跨省联合。途经湖南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道涉及湘、赣、鄂、粤、桂。2024年,五省(区)联合举办首届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启动仪式,签订联合保护备忘录,建立跨区域联合保护机制,加强候鸟保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值守管护、生态发展等合作。如湘赣两省炎陵、遂川、桂东三县共建“巡护联盟、执法联管、生态联建”护鸟联盟、成立湘赣边红绿旅游共同体。
省内联合。省内20个候鸟保护重点区域均跨县(市、区),为此湖南积极探索跨区候鸟保护机制,打通内循环。如娄底、邵阳候鸟保护联动,新化、新邵、隆回签订三县边界候鸟保护联防公约,新邵、新化两县林业、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护执法行动。
部门联合。今年以来,湖南连续开展跨部门春季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清风”“网盾”“清网”等鸟类保护专项行动,召开17部门鸟类保护三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印发《湖南省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各市州均迅速传达部署,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巡护值守及宣传教育,严格推进鸟类保护,严厉打击迫害鸟类犯罪。联合宣传部门开展鸟类保护宣传;联合网信部门处置舆情44条,严查网络平台21264家、视频内容2234个;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摸排暗访3900余处隐患点,解救鸟类等野生动物20余只;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拆除捕鸟网或替换防鸟网6000余张;联合公安部门查办涉鸟类等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1271件(刑事案件226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巡护宣教里程近3万公里。
加强正面“引”,汇聚社会护鸟合力
近年鸟类致害导致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之间矛盾突出,各地鸟类保护意识仍有不足,保护立场也各有不同。湖南把候鸟保护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坚持引导优先,疏堵结合。
引导农民群众科学防鸟,推动防鸟技术大推广。湖南省林业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湖南省防鸟网使用技术指南》并推广使用,耐心做好群众沟通与宣教科普工作,采购20万平方米防鸟网、近1000台驱鸟器下发各地推广应用。通过使用生态友好型防鸟网开展护农护果护渔,统筹处理护鸟与护农的关系,减少鸟类活动可能对农林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引导志愿者正面护鸟,激发民间护鸟正能量。联合“民间林长”“鸟长”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公众正面护鸟。定期组织志愿者座谈,以公益保护为宗旨,鼓励有条件的志愿者合力开展理念宣传、技术引导,奖励生态志愿者巡查提供有效线索。
引导社会公众共同护鸟,形成鸟类保护最强音。搭建广泛宣传的矩阵,引导全社会观鸟爱鸟护鸟。湖南相继举办13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组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系列宣传活动,永州、郴州、张家界、岳阳先后举办观鸟挑战赛,永州在湘超联赛现场面向2万余名观众开展“爱鸟评市鸟”主题宣传活动。全省累计各类宣传活动1700余次,爱鸟护鸟氛围达到新的高度和广度。
突出一线“防”,构筑多维防范体系
坚持以防为要,全面构筑运动战、阵地战、阻击战多维防范体系。
组织近5.4万名生态护林员每天巡护。省林业局印发了《完善生态护林员发现、报告及核处问题的工作措施》,试行“1234”激励机制,即在管护范围内发现的问题每起奖励100元,在管护范围外的农林田塘发现猎捕野生动物问题每起奖励200元,在花鸟、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发现买卖食用野生动物问题每起奖励300元,重大问题线索如无人机坠箭猎捕野生动物等问题每起奖励400元。截至目前,全省发现核处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线索350余条次。
开展关键区位巡护值守,打好防范阵地战。省林业局在全省建立91处候鸟保护站房,依托保护站房,候鸟迁飞通道的站点从每年8月30日起至11月20日、洞庭湖区站点从每年11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每天24小时保护巡护值守,区域内公安机关参与联合巡护值守。
省林业局成立6个暗访工作组,督查全省各市州特别是91处候鸟保护站是否在夜间候鸟迁飞重要时段“定人、定岗、定责”。炎陵县组织林业局、森林公安、乡镇(村组)林业工作者等骨干力量,成立联合值守巡查队伍。零陵区委书记召集成立巡护值守专班,实行区委、区政府班子轮流带队巡查督导巡护情况。
注重智能“加”,形成科技护鸟优势
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鸟类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形成新的科技护鸟优势。
提升候鸟迁徙通道“智”防能力。成功争取全国首个候鸟主要迁徙通道保护管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统筹省级资金4700万元,在全省候鸟迁飞关键地、重要栖息地新建或修缮91处基层候鸟保护站,配备摩托、望远镜、保护区预警、语音柱提醒、人脸识别等值守巡护监测装备。
提升候鸟迁徙通道“智”护能力。今年争取到岳阳东古湖和黄盖湖、益阳大通湖候鸟关键栖息地保护修复项目,保护修复湿地及沿岸约5.4万亩,为候鸟迁飞栖息提供更好条件,创湖南野生动物保护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历年最高。
推进候鸟迁徙通道“智”监能力。推进“千年鸟道”智慧感知系统建设,利用卫星遥感定位追踪、无人机、铁塔视频监控、AI监管、智慧广播、电子围栏系统等基础设施,融合市州监测手段和设备,开展实时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和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等专项物种监测。联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省林科院、湖南科技大学开展鸟类定位跟踪技术应用,为科学掌握全省鸟类迁徙规律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尤其是重点关注候鸟迁徙通道及重要栖息地监测评价,设置鸟类防撞警示标志,并分季节和时间段对风电叶片运转进行减速、放缓等,累计监测评价全省293处大型工程,预防对鸟类造成的伤害。
下一步,湖南省林业局将明确责任、加强巡护、联合执法、规范引导、加强宣传、紧盯关键,确保鸟类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李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