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各地动态

山西:林业产业富民不止一个答案

2025-03-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林业产业富民不止一个答案

——山西省以多元化林业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山西省林草产值达到707亿元,同比增长5.5%。

近年来,山西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依托,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下种养扩容增量、森林旅游康养提档增利,推动林业产业从单一迈向多元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给出多个答案。

枝头硕果 撑起致富新希望

经济林是森林食物生产主力军。山西省林草部门以集体林改为基,全力推进经济林提质增效,推动森林食物生产扩面增量。

冬日,行进在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整齐划一的枣树林伫立在两旁,不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检查枝干、翻地施肥。红枣是柳林县的传统产业。该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现代技术应用,不断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让柳林红枣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4年,柳林县实施红枣高标准管护5000亩、红枣林提质增效2万亩,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加了农户收入。“在县里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基地在整枝、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所以近几年的红枣品质、产量都非常好。”高家沟乡高标准红枣林管护基地负责人卫增直说。

近年来,山西省发布了《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山西省“十四五”干果经济林发展规划》等,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科学布局规模化、标准化核桃优势产区,传统优势和设施栽培的干鲜枣优势产区,北部仁用杏优势产区,高效花椒、甜柿、山楂优势产区,沙棘、连翘优势产区,并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的干果经济林基地。目前,全省干果经济林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产量达到206.3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2024年山西核桃首次出口蒙古国1.7万吨,货值5400万美元。

离朔州市右玉县县城不足3公里的梁威工业园区内,沙棘油、沙棘酒、沙棘酵素等沙棘果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右玉县为防风固沙种植的28万亩沙棘,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作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右玉县每年沙棘果采摘量8000吨,沙棘加工年产值3亿元以上,农户靠采售沙棘果年均增收6000万元以上。

延伸产业链是山西省提升经济林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林业产业,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做强品牌、资本运作、产业延伸,全省重点林业加工企业达到215家,左权核桃油、灵石县核桃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录。截至2024年底,山西林特产品馆累计销售达1亿元,位列全国第二。

依托经济林,山西省还培育形成了稷山板枣节、临猗冬枣节、柳林红枣节、芮城花椒节、阳高杏花节等一批经济林节庆品牌活动,提升林产品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

“今年,我们将在临县等12个红枣主产县和垣曲等10个核桃重点县开展提质增效试点,推广提质增效技术,建设一批栽植品种化、经营高效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园,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优质品牌。”山西省林草局局长袁同锁表示。

林里生金 开拓增收新路径

“种植这个品种,需要直接定杆,当年上面的这些枝条不要,否则会影响后续的花芽分化。”今年刚过了年,晋城市陵川县佰润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就聘请连翘乡土专家王成龙在潞城镇岭南村,为合作林农现场讲解连翘四季修剪技术要点。

陵川县分布有83万余亩野生连翘,资源得天独厚。为更好地发展连翘,该县同步推进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一体谋划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构建“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在东部4个乡镇建立80万亩野生连翘保护区,中西部5个乡镇建设30万亩仿野生连翘标准化种植区,在平城镇建设占地2400余亩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产业核心园区,构建起贯穿“种、研、产、销”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的连翘标准化产业链条。2024年在陵川县还举办了全国首届连翘产业大会,16个省市专家共商连翘产业发展,连翘数字产业园等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不只在市县,省直林区也是林中药香飘。太行林局2018年以来累计种植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5000亩以上,建设了坪松林场、海眼寺林场“省级(党参、柴胡、黄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林场+社会+生态”多赢。

立足中药材特色资源,山西省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中药材生态培育为核心,采取“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种植”模式,在适宜区域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场”经营,打造独具山西特色的林药产业体系。2024年,全省年产森林药材17.3万吨,左权县被授予“中国生态连翘之都”道地原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晋中市祁县来远镇磨支村林下蚯蚓养殖基地是山西省首家蚯蚓生态养殖基地,由祁县子洪口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800亩集体林地,以山区特色干果经济林园区建设为主,逐步扩大林下蚯蚓养殖规模,以生态有机蚯蚓粪为肥料,形成以生态养殖和绿色种植为主线的无公害产业链。目前,该合作社依托园区300亩核桃树养殖的蚯蚓,每亩年产量为2吨,每吨1.5万元;蚯蚓粪每亩年产30立方米,每立方米价值1000元。仅林下养殖一项,园区年收入达22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合作社社员以及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山西省始终坚持把立体复合、精准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全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产高效林下种养基地,开辟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647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49万亩,林下养殖205万亩,采集加工241万亩,景观利用52万亩,产值33亿元。

“今后我们将充分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红利,盘活林地资源,大力扶持林药、林菌、林禽多模式林下种植、养殖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路子,每年建设10个示范基地,持续扶持一批经营主体,为群众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山西省林草局副局长杨俊志说。

山间美景 塑造发展新名片

绵延三晋大地的长城、太行、黄河三条“一号公路”宛如飘带缠绕山间,串联起沿线乡镇的“绿色宝藏”。“林业+”已成为构建生态康养、森林旅游圈的“压舱石”,推进绿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出生态民生“双赢牌”。

森林覆盖率超96%,气候凉润、奇峰林立,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每立方厘米3800—30000个……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让太岳林局大南坪中心林场森林康养基地被称为“天然空调”“绿色氧吧”。“局里推动我们与霍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云顶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林场场长徐天红细数着这些年的努力。云顶小镇已为周边村民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可增收2500元以上。

发展森林康养是盘活用好林草资源的有效途径。山西省中药材分布广泛、文化资源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4年,山西省林草局与省民政厅、省卫健委联合印发《推动全省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要求以优化森林康养环境、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繁荣森林康养文化、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提高森林康养服务水平为重点,探索“森林康养+养老”“森林康养+中医药”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原真、自然、和谐、绿色、人文、智慧”的特色化、品牌化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森林康养基地分级管理体系,在“十四五”期末初步构建起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森林旅游被人们称为诗和远方的结合体。行走在新晋网红打卡地大东沟露营基地,和着微风,或坐或走、或歌或舞、或饮或炊,都独具魅力。据统计,大东沟已吸纳周边群众150余人就业,带动全区76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营业直接收入290余万元,撬动消费600余万元。

围绕三大旅游板块,山西省打造了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慢生活休闲体验区44处,举办了森林旅游节,将59个森林康养旅游点串联成10条精品线路推向社会大众。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4家。2024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048万人次,总收入26.78亿元。

“妈妈,梅花鹿的斑点会因为生长的地区不同而不同,大陆亚种的斑点更大、更明显。”从晋城市阳城县鹿鸣谷梅花鹿养殖基地科普馆一出来,来自的太原市的小朋友邓旭腾立马打开话匣子。

阳城县不断探索林权价值增值途径,利用上桑林村森林资源与企业合作,打造了集林下生态繁育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梅花鹿与山茱萸深加工产品于一体的创新型农林文旅康示范项目。“我们现有梅花鹿263头,有175人认养,认养人每年增收6000余元,解决16人就业,人均增收4.5万元。今年我们还将引进其他鹿科动物。”基地负责人卫金海说。

今后,山西省还将深挖、探索生态旅游产业培育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产业,推进“森林康养+养老”“森林康养+中医药”等新模式新业态,让绿水青山更加旖旎,让金山银山释放更多红利。(张丽媛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