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各地动态

山西临汾林业产业解锁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7-0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日,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曹家庄村的连翘花海中,林农呼书旺正熟练地采摘新芽。“以前守着山发愁,现在抱着树赚钱。”他翻开手机里的银行转账记录,上年度合作社分红到账1.8万元。

临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创新实践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荒山秃岭变身绿色“聚宝盆”,解锁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大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林改专窗前人头攒动,许多村民前来领取证书。目前,全县共发放集体林权证8785本、集体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33本。

“这证书不仅是权属证明,更是我们的‘绿色存折’。”太古镇太古村村民贺建红说,2024年,他牵头成立了叶叶家庭林场,凭借林权证书,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发展林下种植。如今,他的家庭林场已带动5户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

为深化集体林改,大宁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扶持和项目倾斜;开展林业技术培训,组织专家深入山林地头,教林农种植、管护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动林业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在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村民投身林业产业,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他们依托山林资源,发展特色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产业,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还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曲峨镇、太古镇的山林间,造林合作社正如火如荼开展以工代赈造林项目。大宁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以工代赈项目引入资金2715.67万元,带动社员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昕水镇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引人瞩目。在晋元堂药业斥资7060万元打造的产业园内,新建的现代化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依托家庭林场流转的22.98万亩林地,发展了9万亩林下药材,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项目投产后,仅连翘茶一项销售收入就预计超2000万元,将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务工收入接近万元。

依托蜜源植物丰富的资源禀赋,太古镇徐家垛村许多村民走上了发展特色产业之路。小崔盛源蜜坊(大河蜜园)负责人崔鹏伟介绍,槐花盛开时节,3个蜂场600多箱蜜蜂,每次可摇蜜5—6吨。村里还建成蜂蜜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条。

此外,大宁县还携手山西绿色交易中心,在全国碳市场完成开户登记,创新推出“林地入股+碳汇分红”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785个造林地块进入开发阶段,并已在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中正式开户,沉睡的生态资源正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大宁县只是一个缩影。如今,从确权发证到产业升级,从金融创新到生态变现,临汾用鲜活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景慎好 李艳艳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