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在江西省奉新县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4.5%。
以入选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奉新县从延包稳权、集约经营、产业升级、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发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推进“森林+”模式,实现林业多元发展。
落实“三权分置” 创新收储机制
奉新县稳步推进延包确权,实现以山定权,并率先推行集体林权统一延包30年,涵盖责任山81.8万亩、65121宗地,惠及2.1万户林农。
通过建立“一林一档”林权电子档案,接入不动产登记系统和县档案馆,奉新县实现林权确权发证向乡镇延伸。乡镇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深化集体林改政策宣讲,借助林地延包推进“三权分置”,运用高分辨率影像图、国土调查云等先进技术手段,成功化解4245宗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奉新县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将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碳汇等非木质收益权纳入登记范围,赋予林农更多财产性权利,撬动银行贷款近千万元,培育了一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024年,全县新增涉林贷款1.4亿元。
奉新县推出“延包+担保+收储”三重保障举措,投入600万元设立林权收储担保基金,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收储主体,建立林权资源储备库、需求信息库和交易场景。通过收储分散林地、整合山场,形成连片经营的“资源池”,吸引社会资本注入。
会埠镇天工花木城通过“苗木上山”工程,打造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园,收集储备3000亩林地,按50—70亩为一个单元规划种植品种,再出租招商,作为产业园配套的优质苗木基地和文旅开发的农林综合园区进行建设。
推进“森林+”模式 发展多元业态
奉新县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积极探索推进“森林+”模式,不断丰富林业产业业态,提高林业产业质量效益。
“森林+生态旅游”,推动三产融合。奉新县依托森林资源开发农林综合体、森林康养、休闲观光等多元旅游业态。在赤岸镇打造万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在会埠镇打造天工花木城,集成采摘、科普、民宿等功能,通过音乐灯光秀、鲜花市集等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将柳溪乡“九百山居”、仰山乡“若谷山房”等民宿改造成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登山、林下种植体验等业态。打造“奉新纳凉季”品牌,推出茶宿雅集、农事体验等产品。2024年,全县森林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新增民宿38家,构建起登山赏景、森林体验、踏青赏花等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逐步实现林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青山变金山。
“森林+特色产业”,打造全链条经济。奉新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建成九百公路沿线百里万亩竹海生态经济示范带,开发竹工艺品和“以竹代塑”产品,建设竹产业园和初加工基地,年产值超16亿元。提升全省首个精品花木市场“天工苗艺坊”,建成“一站式花卉苗木配送中心”天工花木城,推动“花木+文旅”“花木+会展”融合,带动全县发展花卉苗木面积10万亩。通过规模化流转林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成9.5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年综合产值超9亿元。推广“四统一分”模式,通过“企业+农户”“国有采育林场+农户”共建,配套建设油茶服务中心,建成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带动1600余户农户参与。
“森林+科技赋能”,推广复合经营。奉新县加强15个林业发展中心基层乡镇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推广员作用,成立油茶、苗木等专业服务团,邀请乡土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和进村入企服务。指导林企、林农提升资源效能发展复合经营,推广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奉新县金海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在柳溪乡种植3468亩草珊瑚和虎杖,带动当地300余户农户就业。县国有采育林场探索“国有林+集体林+农户”模式,新建岗梅药材基地900亩、林下养殖灵芝乌鸡2万羽。目前,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9.7亿元,带动1.3万户农户人均年增收3360元。
“奉新县将继续深化‘森林 +’模式,推动林业碳汇市场化、林产品品牌化、产业链智慧化,努力为全国集体林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奉新县委书记黄为民说。(钟永刚)